干戈不到处,风物渐谐心。
人聚百年室,树连十里阴。
儿童喧古道,耳目远秋砧。
太息北来客,聊为咷后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1)“干戈不到处,风物渐谐心。”意思是:在没有战火的边远之地,一切都变得和谐起来。“干戈”指战争,是战争的象征;“不到处”即“到处”,指边疆地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战争停止后,人们的心情逐渐舒畅了。
(2)“人聚百年室,树连十里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人们聚集在一百年前建立起来的家园,树木生长在方圆十里的地方形成了一片阴凉。诗人通过“百年”“千里”的夸张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3)“儿童喧古道,耳目远秋砧。”意思是:小孩们在喧闹着往老路走,远处传来的是悠长、哀婉的秋砧声。“喧古道”表现了童年的天真活泼;“秋砧”指捣衣声,表现了秋天的凄凉之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太息北来客,聊为涛后吟。”意思是:叹息着那些北来的客人,姑且作些告别的歌谣。“太息北来客”表现了诗人对北来客人的同情和关切;“涛后吟”表现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答案】
译文:
在战争停止的地方,一切都变得和谐起来,人们聚集在一个百年前建立起来的家园,树木生长在方圆十里的地方形成了一片阴凉。孩子们在喧闹着往老路走,远处传来的是悠长、哀婉的秋砧声。叹息着那些北来的客人,姑且作些告别的歌谣。
赏析:
此诗首联写边地和平,与上文形成对比。颔联用夸张手法表现诗人对故园生活的留恋之情。颈联从听觉角度写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尾联写诗人以歌送别,抒发自己的惜别之情和对北来客人的关切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