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起元
【注释】 璞则:璞石,比喻人的本性。攻之:雕琢,加工,指学习礼仪、学问等。人: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孰圭:谁像圭一样。绅:古代的一种玉带。 四子:四种德行:礼、义、廉、耻。兼身:兼备各种美德。文:文化、文明。 成:成就、成就一个人。 【赏析】 这是一首自省诗,通过“四子”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追求。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首句“璞则既真,攻之惟人”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幕天藉地,枕琴荫榉。 - 幕天藉地:意为天地之大,可以遮蔽天空和大地。形容胸怀开阔或志向远大。 - 枕琴荫榉:指在榉树下弹奏琴声,享受自然之美。这里用“枕”字形象描绘了在榉树下的舒适场景,同时暗示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2. 厥形偃仰,厥心伛偻。 - 厥形偃仰:意为其形态或姿态随环境而变化,没有固定的模式。 - 厥心伛偻:形容内心谦虚,不自高自大。 3. 有命自天
【注释】 矢:定。自兹:自此以后。攻:攻取、进取之意,这里指治理。治:治理。修:修养、提高。言辞:语言行为。前:过去。行:事迹、言行。效:仿效。师:榜样。潜神涤虑:使精神集中而心思清明。母遂尔非:不随俗而动。 【赏析】 这是一首告诫自己的诗,作者以“自警”为题,意在警戒自己。首句点出此诗的宗旨,是勉励自己从现在起,要时刻警省自己,做到自律自强;次三句告诫自己要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行动,提高自己的修养
解析: 诗句释义 1. 春徂兹夏,示我藻火。 - “徂”通“促”,意为春天结束; - “兹”指这个,此处特指夏初; - “藻火”可能指的是草木繁盛的景色,也可能比喻为才华或者希望的光芒。 2. 折简绝韦,大过而可。 - “折”意为折断,引申为断绝、摒弃的意思; - “简”和“韦”都是古代用来书写或包裹物品的小竹片或丝带; - “大过”表示极大的转变或变化; - “可”意为可以。 3.
【注释】 绵邈(miǎo):绵延遥远。 孰知其源:怎么知道它的源头? 竞用攻错:争相使用各种方法。 镂饰难□(wěi zhì nán bù):镂刻装饰很难达到。 匪若:不是这样的,不如此的。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警之言,以“圣道”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纷扰、人心浮躁的感慨。诗中用“玉石浑殽”,意谓世间万物皆浑然一片,难以分辨真伪;“竞用攻错”,则指世人纷纷追求功名利禄,竞相施展才华
【注释】 爰:于是;曾孙:曾祖父的孙子;规:效法;衿:领口;矩:方尺;裾:下摆;衡门:横木为门,形容简陋;迟:慢;乐:喜爱;琴书:指《诗经》和《尚书》。 训:教导。厥:他的。后昆:后代子孙。为:作为。此图:象贤图。 【赏析】 此诗是写一幅象贤图,颂扬曾祖之孙夏氏的品德、学问和才能,希望他能将此画流传于后世,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首联“爰自曾孙,规衿矩裾。”意思是从我那已故的祖父开始,就以他为榜样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为《诗经》中“曹风”之“蜉蝣”,原诗如下:蜉蝣之羽,衣裳楚制。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注释】 蜉蝣(fúliú):一种小昆虫,体长约3毫米,翅短而薄,飞行时像在水面上飘浮。 羽:这里指翅膀。 裳(chánɡ):古代的一种下摆宽大的衣服,这里泛指衣裳。 衣(yì):这里指衣服。 制:同“藉”。借。 心之忧(yōu)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 赫赫荆门:这句诗中的“赫赫”意味着显著或显著地,“荆门”指的是地名,可能是指荆州。这里的“赫赫荆门”可能是在形容荆门的地理位置或历史地位。 - 经明道尊:这里的“经明”可能指的是学问渊博,“道尊”则表示道德高尚。整句的意思是说这个人不仅学问深厚,而且道德崇高。 - 克勤内行:这里的“克勤”可能是指勤奋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古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往夏徂秋,君惠来游。 “往夏徂秋”指的是夏天结束,秋天到来。诗人在这句中表达了时间的流转,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君惠来游”则是诗人收到朋友来访的消息,表示欢迎和喜悦。 2. 足我平生,其乐绸缪。 这句诗的意思是,你的来访让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充满了快乐和期待。这里的关键词是“足”、“其乐”和“绸缪”。 3
【注释】 往秋徂冬:指一年已过,到了冬天,即岁尾。 雨雪蒙蒙:雨下雪下,纷纷扬扬。蒙蒙:形容雨或雪迷蒙细密的样子。 搔首延伫(zhòu shǒu yán zhù):搔头,摸头发,形容深思的样子。延伫,久立。 有鳞有鸿:意谓鱼和雁等动物。鳞,鱼类;鸿,鸟名。 善保岁寒:善于保养自己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伤害。岁寒,比喻艰苦的环境。 如何弗衷(wéi zī):怎么能不心烦意乱呢?衷,内心,这里引申为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