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于蕃
【解析】 “南华”为佛教名山。南宗为禅宗五家之一,以慧能为代表。曹溪,在广东曲江县西南。此诗是诗人游南华寺的即景之作。 译文:乘筏首先登上楚岸的堤坝,南宗衣钵进入曹溪。 千寻智海源堪溯,一语风幡径岂迷。 金检有书传贝叶,玉绳无影落菩提。 当年多少参禅侣,寂寞花边听鸟啼。 注释:“南华”为佛教名山(梵文译音)。南宗为禅宗五家之一,以慧能为代表。曹溪,在广东曲江县西南。此诗是诗人游南华寺的即景之作
【注释】: 1. 曾记龙门御李时:曾,曾经。龙门: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御李:唐睿宗李旦年号。 2. 汪汪千顷玉为姿:汪汪(wēng)形容水多的样子。千顷:形容水势浩大。玉为姿:比喻水流如美玉那样清澈明亮。 3. 兴来共酌三山月:共酌:一起饮酒。三山月,指月亮。 4. 别去难裁尺素词:别去:离别。尺素词,用白绢制成的书信,这里指写有离别赠别的信。 5. 庐岳峥嵘瞻气色:庐岳:即钟山(在今南京)
谒李忠简公祠 珠宫屹立涌江心,宋相祠前古木阴。 异代文章归国史,千年香火接禅林。 清香尚带寒梅色,久远犹传玉翰音。 独步海天遥纵目,依然间气郁森森。 注释: 1. 珠宫屹立涌江心:比喻李忠简公祠如同珍珠般屹立在江心一般,形象地描绘了祠堂的宏伟和庄重。 2. 宋相祠前古木阴:形容宋相祠前的树木茂盛,为祠堂增添了一份古意和幽静的氛围。 3. 异代文章归国史:指李忠简公的文采和成就被后人记载入史册。
【注释】 飞来寺:位于庐山西北,因山势突兀而起,如飞鸟自天而降,故名。维舟:停船。仙源:神仙所居之地。残碑石在:指山上残留的石碑。曾驱虎:曾经用石头吓退过野兽。古洞云深不见猿:古老的山洞里云雾缭绕,看不到猴子。上界钟鸣僧入定:寺庙上方的钟声传来,僧人正在打坐入定。层崖花落客扳援:层层峭崖上的花瓣飘落下来,客人伸手去攀援。廿年来往俱陈迹:二十年来的来往都变成了遗迹。聊与同心避俗喧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的诗人张元干所作的。 以下是诗句及相应的译文: 1. 厓山驻跸此何时,满地尘氛势莫支。 注解:「驻跸」是指帝王到达某地临时停留的意思。「厓山」是指今天的南京附近的一座山。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座山上停留的时候,我不禁思考,我们这次的停留究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满地的尘埃和战乱的气息让我无法支撑下去。 2. 赖有忠臣同效死,空令战士尽含悲。 注解:虽然我无法理解这场战争的结果
【注释】 过梅岭:经过梅岭。梅岭,在今广东、江西两省交界处。重关复岭,形容山势险峻。天开,形容山势高耸入云。丞相,指宋真宗时宰相寇准。启辟来,寇准曾为宰相,因反对辽朝的侵扰,被封为大都督府令公,世称寇莱公。万里车书通绝域,形容疆域辽阔,国无边患。千秋祠庙倚高台,指寇准祠庙建于山顶上,历代帝王都来祭祀,以纪念寇准。从天下,从天下各处来的云雾缭绕。风响松涛尽日哀,风声和松涛声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凄凉
【注释】 招提:指寺院。紫穗:紫色的谷穗;紫穗粟,即紫粱米。 【赏析】 这是首题咏名寺古刹的五绝。诗人登上了一座山,发现了一个寺庙,并参观了洞天。诗中用鞭羊、紫粱、黄金来作比喻,形容寺庙的宏伟壮观和珍贵富丽。最后以“坡山古渡无踪迹”一句收束全篇,意谓在古渡上已找不到那所寺庙。末句暗寓自己对古寺庙的怀念与向往之情
曾记龙门御李时,汪汪千顷玉为姿。 兴来共酌三山月,别去难裁尺素词。 庐岳峥嵘瞻气色,秣陵佳丽助吟思。 狂余潦倒衡茆下,犹慰云霄有故知
邓于蕃是明代的诗人。邓于蕃,字白屏,生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是一位在明朝诗坛上有着一定地位的诗人。他以创作七言律诗闻名,其中《寄刘吏部》和《登坡山》两首诗尤为后人称道,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邓于蕃: 1. 生平背景: - 邓于蕃,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考中举人,后历任盐运同知等职。据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记载,邓于蕃的事迹与经历均较为详细
邓于蕃是明代的诗人。邓于蕃,字白屏,生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是一位在明朝诗坛上有着一定地位的诗人。他以创作七言律诗闻名,其中《寄刘吏部》和《登坡山》两首诗尤为后人称道,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邓于蕃: 1. 生平背景: - 邓于蕃,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考中举人,后历任盐运同知等职。据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记载,邓于蕃的事迹与经历均较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