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注释】 檐:房檐。 孤怀:高远的志向。 仙掌:神话传说中的玉树,即蓬莱山上的三棵仙桃树。这里借指秋葵。 凌霜质:比喻秋葵的质地坚脆,不惧严霜。 宁随鲍庄子:语出《庄子·让王》,鲍叔牙曾说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保持节操而死,不愿为了保全性命而屈辱地活着。鲍庄子:春秋时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咏物抒情之作。前四句写秋葵的形貌特点和生长习性;后四句抒写诗人对秋葵的高洁品性的喜爱之情
【注释】 砌:台阶。应:应当。呼:通“吁”,召唤。侍女花:指凤仙花。绿须:绿叶。扶:扶持。径草:田埂上的野草。睨(nì):斜视。逸干:挺拔的茎。零朝雨:早晨的露水。芳心:芳香的心,即花蕾。窥篱:从篱笆缝里偷看。两三种:几种。 【赏析】 这首诗是写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全诗以景入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隽永。 开头两句写凤仙花生长在台阶上,应当被仆人呼唤来采摘;它长出嫩绿的叶
鸡冠 尔亦知时者,忘言得久安。 未应怜铩羽,空自揭高冠。 秋实宁同味,幽花不并看。 刘琨思起舞,侧耳听无端。 译文 你也知道时机的人,忘掉言语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宁。 不应该可怜那受伤的鸟,只是徒有高冠而已。 秋天的果实怎么能和春天的花味道相同? 刘琨想到要跳舞,却侧着耳朵去聆听那无缘无故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鸡冠”为题,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悟。首句“时者”,即时机
哭悯孙 尔病真难起,吾衰久矣夫。 犹应阿兄在,莫叹夜台孤。 世业凭谁振,重慈藉汝扶。 伤心厝棺地,夕照满平芜。 【译文】 你病得很重,真的难以起床了,我年纪已大了。 我们兄弟俩应该在一起,不要只感叹死后孤单寂寞。 我们的家业要由谁来振兴呢? 只有靠你了。 你去世后,伤心的事还有很多,晚上的阳光照射着荒草。 【注释】 1. 尔病真难起:你们生病了,真的很难起床。 2. 吾衰久矣夫
注释: 七月初一,大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都没有停,于是作此排闷。 一夜之间,秋雨萧萧不停,推开房门,只见水从门外流进屋里。 乱云在斗拱上穿梭,野鸟在竹帘上栖息。 兵甲真堪洗,欃枪尚未收。 似闻宵旰虑,仍在益州州。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766)所作。首句点明时间、节候,“竟日”二字写出了雨势之猛烈;次句写雨水冲倒门扉的情形;三、四句写雨水倒流进屋内的情状和屋中的环境;五
【注释】 秦关:指函谷关,位于今河南陕县东南。玉簪花:一种植物名,即玉簪。楚国:指春秋时期的楚国,这里借指作者的故乡。倘亡:如果灭亡了。埋蒿:指埋没蒿草。 凉月晓:清凉的月光。闲称:闲适地称说。 泠(líng)泠(1670-1725),琴声清越悦耳。素琴:素色的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玉簪花”是诗人所钟爱的花卉,所以对它的描写,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首联“玉簪花”,以玉为喻
秋海棠 何事肠俱断,倾城色尚夸。 春人两行泪,秋雨一丛花。 恨绕江郎笔,愁生苏小家。 虫声漫鸣咽,心绪正如麻。 注释: 1、何事肠俱断,倾城色尚夸。 (何事:为什么?为何?) 2、春人两行泪,秋雨一丛花。 (春人:春天的人指诗人自己。两行泪:指眼泪流成了两行。) 3、恨绕江郎笔,愁生苏小家。 (恨:恨意;生:引发。) 4、虫声漫鸣咽,心绪正如麻。 (虫声:指蟋蟀叫声。) 赏析:
红蓼 秋天的花朵虽然美丽,却不如水中的花朵艳丽。 红色的紫色分列在三道小径上,我与江湖相隔了整整十年。 风吹动疏竹,摇曳出舞姿,夕阳下的影子也跟着起舞。 我不听那些吴地的歌女们弹奏的曲调,从今往后,我的梦中都会牵肠挂肚。 注释: - 红蓼:指秋天的红色植物,这里可能指的是蓼草(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呈红色)。 - 秋花虽自好:秋天的花朵虽然美丽,但与水中的花朵相比略显逊色。 - 水花妍
解析: 诗句逐句释义及译文: 1. 十七日惊闻毕尚书师楚南之赴翌日于卷施阁中为位而哭哀定赋诗六章即寄庄邠州炘钱乾州坫陜西毛简州大瀛四川孙兵备星衍山东杨灵州芳灿甘肃方伯揆贵州杨大令伦广西王大令复河南 其四: - 十七日(日期):在十七日这一天,听到毕尚书即将前往师从楚南的消息。 - 翌日于卷施阁中为位而哭:次日在卷施阁为他设置座位并为之哀悼。 - 哀定赋诗六章:决定赋写六首诗歌来表达哀思。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击破。这道题目的考点是诗歌的综合赏析,包括内容、主题、手法技巧等方面。考生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字数。“三十”句:三十年来的事情都托付于信史编撰。 【答案】 译文:三十年来的事情全都记载在了信史编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