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诗句释义: - 人日登东山遇雪复携客至黔灵山久憩 其四 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传统上被认为是“人的生日”,因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好日子。在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在这一天与朋友们一起登山赏景,并遇到了一场雪。 雪复携客至黔灵山久憩:指在下雪后还带着客人前往黔灵山游玩并留宿。黔灵山位于广州南端,以山峰秀丽、林木繁茂、石洞奇多闻名。 译文: - 松阴委曲廊,杏树攒高阁。 松阴:即松树林的阴影
【注释】 人日:农历二月初一。黔灵山:在广东广州北郊,山上有石室、观音阁、大雄宝殿等。白门:即南京城。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登高望远之际,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首联“人日登东山遇雪复携客至黔灵山久憩”二句,点明时令。诗人与友人登上东山观赏雪景,又来到黔灵山游览。这两句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先写登东山观雪,后写游黔灵山。诗人登山赏雪,既是为了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也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楚辞·招隐士》
人日登东山遇雪复携客至黔灵山久憩 别来方十日,春色满山村。 树矫将穿牖,峰奇欲突门。 【注释】: 1)别来方十日,春色满山村:离别以来才十天,山村已是一片春色。方,刚刚。2)树矫将穿牖(yǒu,窗子;zhān,弯曲):树枝挺拔要穿过窗子。3)峰奇欲突门:山峰奇特,仿佛要冲出门去。4)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朋友游赏黔灵山时所作,诗中表现了春天的景色和对朋友们的怀念之情
注释:白露刚过三天,我特意挂起了帘幕,以使居室更加凉爽。 偶尔一场飞雨降临,花儿也仿佛在点头忙乱。 赏析:此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初秋时节,因偶感凉意而特意挂帘的情景。诗中“阑干”、“着意”、“偶然”等词,都表现出诗人对这种小事情的细致入微和珍重。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幽,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之情
《七夕四首示女纺孙 其一》是清代诗人洪亮吉所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一岁十二回,回回拜新月。 何事礼双星,一年惟一夕。 1. 一岁十二回:每过一年,有十二次新的月相出现。 2. 回回:每次,指每年。 3. 拜新月:向天空中的新月致敬。 4. 何事礼双星:为什么要同时拜敬牛郎和织女? 5. 一年惟一夕:在一年的十二个月中,只有一个夜晚是他们见面的时刻。 6. 牛女缘何挚
【注释】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黔灵山,在广东广州市东北,有古刹、石室诸胜。 新绿:指嫩绿的柳条和杨树。 振衣冈:山顶。 栖鸦径:乌鸦栖息的路径。 春浓:春色深浓。选佛场:即佛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广州登东山观人日景时所作,后携同客到黔灵山游览,又因雪而复还至东山,并作此诗。首句写诗人于人日登上东山,见满城皆为新绿;二句写登上高冈,放眼远眺;三、四句写诗人在雪中游赏,见乌鸦飞过积雪覆盖的小径
注释: 溪亭皆有屋,分半水禽巢。 昨夜前滩涨,游鱼上树梢。 译文: 溪边的小亭都有房屋,一半为水鸟筑巢。 昨夜上游的河滩上涨,游鱼爬上了树上的树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首句“溪亭皆有屋,分半水禽巢”,描述了小亭子周围的环境,既有房屋也有水鸟建的窝,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第二句“昨夜前滩涨,游鱼上树梢”,则是描写了昨夜河流水位上涨的情况,游鱼爬上了树上的枝叶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重要句子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概括即可。如“半窗初积霰”“昨闻雷”等词,都表明了天气状况。“腊意屏前散,春容镜里开”的意思是:腊日的气息从窗户中消散,春天的容颜在镜子里展开。赏析时要注意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译文: 初冬的一天,我登上东山赏雪
【注释】 小亭三面影:指小亭子四面都是树影。 清磬四时声:指寺庙中敲磬的声音,一年四季不断。 树暗藏西岭:树林在傍晚时分隐去了,西边的山岭看不见了。 窗明瞰北城:指窗户明亮,可以俯瞰北面的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村图景。首句“人日登东山遇雪复携客至黔灵山久憩”写诗人与朋友一起登山赏雪的愉快经历。次句“小亭三面影,清磬四时声”写小亭子四周的树影,和寺庙里清脆悦耳的磬声
【注释】 人日:即人日节,古代以正月初一为“人日”,有登高、饮酒、赏花等习俗。 廊:长廊。 纵:纵情。 龛(kān):小洞或石室,这里指山洞。 危坐:盘腿坐在石头上,是修行的静坐姿势。 松颗:松果,指松枝上的松子。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中的第八首。诗人在人日登东山遇雪后,又带客至黔灵山久憩。廊长纵独行,龛小容危坐。天上有人声,山樵堕松颗。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