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水帘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乘兴进入罗浮,寻找水帘洞。 水帘喷薄落层岩,无风雷自动。 砰磅激石声,响为山林重。 飞流千百尺,峰峦连底冻。 白日照长虹,烟云成螮蝀。 珠玑散轻霞,飘荡青丝羫。 高山流水间,谁为调三弄。 而我洗尘嚣,翻似华胥梦。 注释: 1. 乘兴入罗浮:指的是作者兴致勃勃地前往罗浮山(位于今广东省)。 2. 言寻水帘洞
怀南园五先生 结社南园意气雄,一时高调羡群公。 孤标宛似南山老,文藻浑如稷下风。 异代词华传白雪,当年踪迹叹飘蓬。 阴何盛美应难继,此日浮邱尚许同。 一、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结社南园意气雄 - 注释: 在南园结社,表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南园可能是指古代文人墨客常聚之地,象征着文人的聚集与交流。“意气雄”形容这种集结不仅仅是为了社交,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表达。 - 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中抒发了对南剑诸友的怀念之情。 首句“龙峰郁苍翠,剑水涵渊澄”,描绘了兖州一带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这片美丽土地的热爱。 第二句“五星聚奎躔,诸贤应运兴”,借用古人的典故,表示自己对南剑诸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像古代贤人一样,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句“龟山浚其源,定夫阐其精”,赞美了南剑诸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成就,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飞来寺 滇藏公路沿线古刹,历史沉淀中日登山勇士纪念碑 1. 中宿城深集暮鸦 - 描述中宿城在傍晚时分聚集了成群的乌鸦,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2. 二禺联秀翠槎牙 - 描绘两座山峰相连,形态奇特,犹如翠绿的树枝交错在一起。 3. 两山直出连天近 - 描写两座山峰挺拔而直,似乎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雄伟壮观之感。 4. 一水中流到海赊 - 描述一条河流从山中流出,最终流向远方大海的景象
诗句释义 1. 粤台朝汉接青霄,北望长安万里遥。 - 粤台:指南方的广东地区或广州一带。 - 朝汉:指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汉朝有贸易往来。 - 青霄:指高远的天空。 - 北望长安: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 万里遥:形容距离遥远。 2. 山控石门通海国,水环珠浦涌江潮。 - 山控石门:指的是山脉环绕的关口或要塞。 - 通海国:表示这个地方与海洋相连
浮邱社怀赵太史 銮坡视草玉堂仙,为访浮邱下粤天。 丹井潮通沧海月,紫烟楼瞰碧池莲。 晴花恍映宫袍色,雅社犹传白雪篇。 遥想游踪频眺望,台星今在五云边。 注释: 1. 浮邱社:指古代的隐士聚会之地。 2. 銮坡:即銮坡书院,是宋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3. 玉堂仙:指神仙般的人物,这里指赵太史。 4. 为访浮邱下粤天:意为为了拜访隐居在浮邱的仙人。 5. 丹井: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井水可炼丹成仙。
越王台 越秀山前百尺台,尉佗从此辟蒿莱。 开疆却藉任嚣力,归汉还凭陆贾才。 雁翅城连青嶂合,虎头门涌碧波回。 荒基此日惟秋草,不见当年凤辇来。 注释: 1. 越秀山前百尺台:越秀山(今广州的白云山)前有一座高高的百尺楼台。 2. 尉佗从此辟蒿莱:尉佗,即尉他,秦末汉初人,岭南地区的重要人物,曾在广州建立南越国。此处指尉佗在此建立了南越国,开始在这里开拓疆域。 3. 开疆却藉任嚣力:开辟边疆时
浮邱景,指浮邱山。朱明馆,古代官署名。 淑气初回物候新,淑气,美好的春气。物候,指自然界的节气、气候等变化情况。 浮邱倚杖漫行春,浮邱,指浮邱山上的一座亭子。倚杖,手扶着拐杖。漫行,随便地走。 池边返照还留客,池边,指浮邱山下的水池旁边。返照,夕阳的余晖映在水面上。还留客,仍然留住游人。 洞口轻风远送人,洞口,指浮邱山的洞口。送人,指送别游人。 竹下题诗堪遣兴,竹下,指浮邱山的竹林下面。题诗
虞美人草 - 忆昔鸿门碎玉杯,八千兵尽楚人哀。 注释:回忆起当年鸿门宴会上项羽摔碎酒杯的英勇行为,以及士兵们为保护他而战死的场景,使楚地人民深感哀悼。 赏析:此句描绘了项羽英勇悲壮的场面,以及楚国人民对他的敬仰和哀悼。 - 可怜一代倾城色,别却重瞳盖世才。 注释:可叹那一代倾城倾国的女子,却只能与项羽分别,因为项羽有一只重瞳(传说中只有帝王才有的三只眼睛),被视为非凡的才华。 赏析
龙峰郁苍翠,剑水涵渊澄。 五星聚奎躔,诸贤应运兴。 龟山浚其源,定夫阐其精。 冰壶独莹彻,紫阳集大成。 远宗洙泗脉,近绍濓洛馨。 寥寥四百载,吾道孰准绳。 皇风正清穆,酿化起朱程。 江右真儒出,镡南豪杰生。 堂构既赫奕,正学复玲玲。 愧余蹇不类,抠衣及门庭。 从兹邹鲁道,驱车向北行。 吁嗟二三子,赋质良睿明。 毋徒空立雪,返照在惺惺。 孔颜寻乐处,用舍总无情。 夙夜慎勉旃,勿凿尔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