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阆风吹下许飞琼,珠作根芽玉作英。 为问护花青鸟使,种将红药为谁生。 接下来为您赏析这首诗: 《冶秋词·阆风吹下许飞琼》是清代诗人康有为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诗歌开篇“阆风吹下许飞琼,珠作根芽玉作英”以生动的景象引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美好赞叹。这里的“阆风”指代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能够吹落仙人许飞琼
梦回檀枕玉搔头,鲛帐垂垂紫凤钩。 绣被堆云香玉腻,海棠春睡冠香楼。 译文: 梦中回到那柔软的枕头上,我轻轻抚摸着玉石般的头发。 在华丽的帐篷里,垂着紫色的凤钩。 被子堆叠如云朵般柔软,散发着香气,我沉浸在这舒适的睡眠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梦中的美好景象。首先,“梦回檀枕玉搔头”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梦中醒来时的情景,檀枕和玉石般的头发,给人以舒适、宁静的感觉。接着
这首诗的原文是: 围绕雏鬟珠箔垂,曲师高坐教新词。 云华半亸樱唇启,正是新莺初啭时。 译文如下: 围绕着少女的发型和头饰,珠帘低垂在旁。 老师端坐在高高的椅子上,正在教授新学的诗词歌赋。 少女的双眸微微含羞,樱桃般的嘴唇轻轻张开。 这正是春天来临时,黄莺儿开始歌唱的美好时光。 注释解释: 1. “围绕”:指环绕、围绕着。 2. “雏鬟”:指年轻女子的发式。 3. “珠箔”:用珠子串成的帘幕。 4
【注释】 冶秋词十四首: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组描写秋天的诗歌。华簪委发翠盘鸾,玉面珠光笔画难:指女子梳妆打扮,用翡翠为簪,把头发绾成云髻,用翠色做成鸾鸟形的首饰。 犹记镜华开满月,水晶窗下卷帘看:指女子梳妆打扮后,在明亮的月光下照镜子,看到自己美丽的样子时的情景。 【译文】 女子梳妆打扮,用翡翠为簪,把头发绾成云髻,用翠色做成鸾鸟形的首饰。 我还记得,当月亮明亮地照耀时,女子照镜子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冶秋词十四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写夜来初醒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意象朦胧飘渺,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答案】 (1)“馀香深夜在熏笼”:余下的香气弥漫整个房间,直到深夜,还在那熏笼里袅袅升起。 (2)“三尺华云委坠红”,:华云,即彩云。三尺高的彩云坠落了,只留下一片红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所作的《题楞伽绝顶》。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锡兰山巅的壮丽景色,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这种美景的感受。 “那釐利在锡兰山颠六千尺开大原有湖多花不暑风景佳绝当为南洋诸岛最胜处”这一句描述了锡兰山巅的位置和环境。其中,“那釐利”指的是锡兰山巅的名字,“锡兰”是锡兰山的简称,而“六千尺”则是指山巅的高度。这句话通过简洁的描述,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壮观的自然景观。 “楞伽绝顶六千尺
我们要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和注解。 锡兰再访佛迹数处其塔殿最庄严者皆千年物非佛迹也自晏那拉积布拉外楞伽真迹近在欧林布二十里者迦利腻圆塔颇大周廊二百柱天已暮然镫掷花佛前塔前有菩提树僧摘叶相赠 锡兰再访佛迹数处(锡兰:今斯里兰卡)的佛教遗迹有多处,其中最庄严的塔殿都是千年之物,并非真正的佛迹。自晏那拉、积布拉外,楞伽真迹就近在欧林布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座迦利腻圆塔,规模较大,周廊环绕。天色已晚
【题解】 《题画扇二首》,这是一首咏扇的小诗。第一首写桃花似识郑圆圆,借指画中女子;第二首借问扇中的双女士,校量颜色,孰为妍?此诗以桃花喻画中女子,以文鸳喻画中男子,以春暖、借问等事,来写画的情态。 【注释】 1 题扇:即题诗于扇。 2 桃花似识:比喻画中人与作者有相似之处。 3 郑圆圆: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美称,这里指画中的女子。 4 文鸳:古代一种图案,鸳鸯交颈。此处代指画中男子。 5 借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黄季度画赠着色折枝荷花》一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绝代容华绝代姿,风鬟雾鬓见翻疑。 译文:绝世容颜与绝世姿容,如风鬟雾鬓一般令人惊艳。 注释:绝代,指无与伦比、独一无二;风鬟雾鬓,形容女子头发像云一样飘散,像雾一样朦胧。 可怜照水好颜色,披拂江波胜折枝。 译文:美丽如同映照在水面上的荷花,其姿态优雅,胜过了折枝的荷花。 注释:可怜,可爱;水
注释: 1. 夜夜焚香拜女牛,红氍关盼冷清秋。 2. 儿家自有罗敷在,凉月萧萧燕子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首句“夜夜焚香拜女牛,红氍关盼冷清秋”描述了夜晚时分,诗人在画中焚香拜祭,期待美好的未来。第二句“儿家自有罗敷在,凉月萧萧燕子楼”则是说,诗人家中已经有一个贤惠的夫人(罗敷),而画中的美女虽然美丽,但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