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在告别诸公时的感慨。 第一句“天龙作骑万灵从”,意为天上的龙乘坐着各种神灵跟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 第二句“独立飞来缥缈峰”,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第三句“怀抱芳馨兰一握”,比喻自己就像抱着一束兰花一样珍贵,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第四句“纵横宙合雾千重”,形容天地间弥漫着浓厚的雾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逐句释义: 1. 上相和戎出,联军压境雄:这里的“和戎”意味着和平解决争端,而“联军压境”则表示有多个力量共同应对外敌或压力。 2. 首应函侂胄,师合质萧同:“首应”可能指的是响应或回应某种信号,而“函侂胄”指代特定的人物或策略。“师合质萧同”中的“质萧同”可能是一种联合行动或策略。 3. 帝座星同戴,神州日再中:这里的“帝座星”可能指的是皇帝或其他重要人物
庚戊三月二十七日阅报有作 破瓮顾何益,临崖足久垂。 勒严背水阵,超轶乐天思。 身病得心乐,途穷入道资。 人天游戏久,成坏亦何悲。 译文: 看着报纸上的那些报道,心中感慨万千。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去,如今只能面对现实的困境。虽然身处逆境,但我却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即使身体病弱,但精神上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生就像一场游戏,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所以
``` 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其四 铁道闻烧断,神京最扰攘。 大卧鞭血泣,都统阖门殃。 公府焚成烬,郎官饿倚墙。 禁军称武卫,盗贼尔倡狂。 接下来为您详细解释这首诗的每句诗的含义: 1. 铁道闻烧断,神京最扰攘: - 这里“铁道”指的是铁路,“闻烧断”表示火车轨道被烧毁了,这通常意味着战争或灾难的发生。“神京”是古代对北京的称呼,“最扰攘”表明这座城市在危机中变得非常混乱和不安。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题目为“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国土同孤注,君王类置棋。” 注释:国家如同孤注一掷,君王就像下棋一样决策。 赏析: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将国家比作孤注一掷,意味着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需要全力以赴;而把君王比喻成下棋的高手,意味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取决于君主的智慧和决策。 第二句:“金轮篡唐日,叔带乱周时。”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骊山笑烽火,庙社泣灰尘。 - 注释:骊山(即骊陵山)上的烽火台在看到战火时会发出嘲笑声,而庙社(古代祭天、地、祖先的场所)因战争而哭泣,尘土飞扬。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战乱带给人民的痛苦和哀愁。烽火台的嘲笑声反映了人们对于战争的无力感,而庙社的哭泣则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黄屋传西幸,萧关又北巡。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的《勤王北望感怀》中的第三首。整首诗如下: 五台山缥缈,七佛地清凉。 云豁金银阙,天开安乐乡。 壮图思圣祖,巡狩痛今皇。 行在无消息,看云但黯伤。 注释: 1. 五台山缥缈:五台山在山西省的恒山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飘渺"形容山峰高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2. 七佛地清凉:"七佛地"指的是七佛的修行之地,通常指的是佛教的修行地或净土
【注释】 1.勤王:指为保卫国家而出征或征战。北望:向北远望,即怀念北方。感怀:感慨、怀念。十三首:这里指《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中的第十三支作品。 2.龙楼:皇帝居住的宫殿,此处指皇宫。旋:立刻。系马:让马匹停下来休息。 3.鸾掖:指皇宫内门。且观兵:暂且观看操练的士兵。 4.金凤:指凤凰一类的神鸟。成灰烬:化为灰烬了。 5.铜驼:指古代洛阳城的铜铸兽形装饰物,常置于城门上。棘荆:荆棘
诗句释义 1 战鼓津沽急,烟尘京辇频:描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频繁的战事。"战鼓"象征着紧张和激烈的战斗,而"津沽"可能指的是天津或河北一带,因为这里靠近京城,是兵事发生地。"烟尘"则形容战火连天,到处都是硝烟。"京辇"即指京师,皇宫所在的城市,"频"表示次数频繁。 2. 传闻围客馆,无故戳行人:这里提到了对客馆(可能是使馆)的攻击,暗示了外交关系的紧张。"戳"是打击的意思
```plain 闻说初宣战,廷争亦有人。 ——听闻新战争开始,朝廷中仍有人进行辩论。 裂麻经圣主,折槛有良臣。 ——圣明的皇上面前,忠诚的大臣们被折断了权杖。 竟作茅焦戳,偏从延广伦。 ——有的人竟然采取了极端的方式,跟随张让、段珪之流。 岂闻十常侍,攘外用黄巾。 ——却不知道,那些专权乱政的宦官们,竟然在外部勾结黄巾军。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