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冕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这是考查诗歌的翻译;“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是考查考生的对诗歌的理解。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襟”“戎”的写法。 【答案】 ①手揽着缰绳询问前人的遗迹,山河险要雄伟如百二秦关。 ②金汤环绕着边防要塞之外,兵器铠甲布满胸中。 ③九译之地的毡裘使者前来朝贡,诸蕃地区职贡畅通无阻。
【注释】元夕应制三首(选二)其二。四海春风共一家。韶光先到上林花。星桥曲曲通银汉,火树丛丛结彩霞。佳气暖浮双凤阙,瑞烟晴护六龙车。繁华不作杨州梦,一曲升平月未斜。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文人张养浩的作品,描绘了京城元宵节夜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首句“四海春风共一家”,描绘了京城元宵节夜晚的景象。四海,指全国;春风,指和风,也比喻皇帝的恩泽。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答题时要逐句分析其意义。 百尺鳌峰傍彩棚:指元宵佳节的灯会。鳌峰:山名。 芙蓉烟暖柳风轻:形容节日夜晚的景色。芙蓉花(即荷),因初夏时花朵似荷花而得名;芙蓉:荷花的别称。烟:指夜色。 霰迎淑气全消冻,月避灯花半减明:指元宵节的天气渐渐转暖,积雪融化,月亮也因被灯光照得暗淡而显得更亮了。 车马满街无夜禁
【注释】 上林:汉代皇家园林。春从天上至,偏向禁林多。 春色明媚,从天上降临人间,更偏于皇家园林里。 绿遍瀛洲草,红连太液波。 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史记·乐书》:“《易》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瀛洲草:指皇家园中的花草树木。太液:池名。 红连太液波:指池水映衬着花木的红色。 香风蔼灵囿,佳气绕銮坡: 香气扑鼻的芬芳,弥漫在皇家花园的四周。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时,先概括出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最后点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本诗(句)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 【答案】 “家住苍梧”四句:诗人家住在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官任无极县教谕,要入京赴任。这几句写自己从家乡出发,远行到京城,一路上山高水长,道路遥远
诗句及翻译 1. 诗句释义:莫道江都老仲舒,清时聊尔曳长裾。 - 注释:不要说江都已经衰落,现在还是可以清正廉洁的。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政治清明时代的赞美,认为即使是像江都这样的地区,只要能够保持清正廉洁,也能展现出其价值。 2. 译文: 莫说江都已老,如今仍值得效仿。 汉庭独羡东平乐,鲁国仍传伏胜书。 千里梦应归白下,几篇诗欲过黄初。 新城桃李知多少,门外时时问起居。
【注释】 雨后郊行:即《雨后郊行》诗。舍北种畬田,篱东响暗泉:舍北边种着畬田(一种水稻),篱笆东面流着暗泉。春光千树柳,野色一犁烟:春天的风光使千棵柳树显得格外美丽,原野的景色像被烟雾笼罩一样朦胧不清。旧事随流水,闲愁托杜鹃:过去的经历就像流水一般逝去,而忧愁则托付给杜鹃鸟来表达。吾生老农圃,遇酒即陶然:我一生都在农圃(种植蔬菜的地方)里度过,遇到美酒就十分欢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王稚登的《送侍讲刘先生使安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圣主龙飞第一春,远颁正朔命儒臣。 圣主即皇帝,龙飞表示帝王威武如龙,春天象征万物复苏,这里指皇帝即位之年春。颁正朔,即颁布正朔,即宣布新年的开始,这里的正朔指的是历法的制定或更换。 双函钿扎翔鸾鹊,万里朱鸢识凤麟。 双函是指两个装书的箱子,钿扎是一种装饰物,这里指用金丝等材料制成的花纹。翔鸾鹊
【注释】 同日:同时的日子。琼林:唐时设进士科,于曲江宴集后,在禁中赐花彩衣金带,谓之“赐第”。后因称进士为“及第”,而称赐第者为“状元”。荣归:指得官。惬(qiè)壮心:得意的心情。六鹢(yì):古代以六为成双,如六马、六鸟等,此处借指六骏马。锦囊珠玉:形容礼物贵重精美。空群骑:指被皇上宠信的人。御苑:即御园,皇帝的园林。分:分别。岭表:岭南一带,这里泛指远方之地。何落落:意谓何其落寞
【注释】 江行:指诗人乘舟在江湖中行进。虎兕蹲:指山峦叠嶂,虎狼潜伏。望穷沙际是孤村:意思是远看,只见沙岸尽头有一座小村子。过午:中午的时候。风犹热:天气炎热。日已昏:天色已晚。渐看鸿影没:意思是渐渐地看见大雁的影子消失在远方。厌听橹声喧:意思是厌倦地听见船桨划水的声音。独倚篷窗咏:意即独自靠在船篷的窗边吟诵。岚光落酒尊:意思是云雾缭绕的景色倒映在酒杯里,仿佛云雾落在酒樽之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