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鳌峰傍彩棚,芙蓉烟暖柳风轻。
霰迎淑气全消冻,月避灯花半减明。
车马满街无夜禁,笙歌随处起春声。
太平有象真堪画,只恐丹青画不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答题时要逐句分析其意义。
百尺鳌峰傍彩棚:指元宵佳节的灯会。鳌峰:山名。
芙蓉烟暖柳风轻:形容节日夜晚的景色。芙蓉花(即荷),因初夏时花朵似荷花而得名;芙蓉:荷花的别称。烟:指夜色。
霰迎淑气全消冻,月避灯花半减明:指元宵节的天气渐渐转暖,积雪融化,月亮也因被灯光照得暗淡而显得更亮了。
车马满街无夜禁,笙歌随处起春声:指元宵之夜车马往来、笙歌声声不绝。
太平有象真堪画,只恐丹青画不成:指在太平盛世的景象中,真是美不胜收,但可惜的是只能通过绘画来表现。
【答案】
①首联:描写了京城元宵佳节时的盛况。“百尺鳌山”是灯市,“芙蓉烟暖”是夜色,“柳风轻”是微风吹拂,“柳风”暗用《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句意。
②颔联:点明元宵节的气候特征和自然景观。“霰”“淑气”“灯花”“月”“丹青”均为关键词。“全消冻”与“半减明”皆指天气转暖,雪融日暖,月色渐亮。
③颈联:写元宵节人们欢度节日的情景,以“无夜禁”“随处起春声”描绘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无夜禁”与“随处起春声”均为关键词。
④尾联:抒发自己无法把美好的景象绘成画面的无奈之情。“太平有象”指美好的社会景象,“丹青”为绘画工具,“丹青画不成”即无法绘制出这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