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溪山翠作林,茅斋潇洒百年心。
庭前鸣鹤趋迎客,水面游鱼出听琴。
白石清泉同谷口,茂林修竹似山阴。
披图仿佛如曾见,颇觉良工用意深。
和李翰林题刘吏部溪山图诗韵
金碧溪山翠作林,茅斋潇洒百年心。
庭前鸣鹤趋迎客,水面游鱼出听琴。
白石清泉同谷口,茂林修竹似山阴。
披图仿佛如曾见,颇觉良工用意深。
注释:
- 金碧:形容山水画中色彩华丽,金色和碧色相互映衬。
- 茅斋:简朴的草房小屋。
- 潇洒:轻松自在的样子。
- 鸣鹤:在庭前鸣叫的鹤。
- 游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鱼。
- 白石清泉:指清澈的石头和泉水。
- 谷口:地名,此处泛指山林中的小径或入口。
- 茂林修竹:茂盛的树林和挺拔的竹子。
- 山阴:山的北面,这里指竹林。
- 披图:展开画卷。
-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和艺术创作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赞赏。
首句“金碧溪山翠作林,茅斋潇洒百年心。”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用“金碧”和“翠”形容山的颜色,给人一种华贵而清新的感觉。他想象自己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非常放松,仿佛已经过了一辈子。
“庭前鸣鹤趋迎客,水面游鱼出听琴。”两句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庭院前的鹤在欢迎客人,水面上的鱼儿似乎在欣赏琴声。这两句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平和。
第三联,“白石清泉同谷口,茂林修竹似山阴。”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中的细节。白石和清泉与山谷相连,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如同山的背面。这两句强调了画中的景物与自然的紧密结合,以及画家对自然美景的精细捕捉。
最后一句“披图仿佛如曾见,颇觉良工用意深。”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高度赞誉。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见过的景象,感受到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艺术创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崇敬。它既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体现了他对自然界和艺术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