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通津水,茫茫远接天。
烟光牛渚外,秋色雁行边。
孤棹横江渡,群山与岸连。
有人沙觜立,应是待来船。

《题画》赏析

沈周的《题画》,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跃然纸上。诗中描述的是一处通津水旁,远山如墨,近水潺潺,烟光笼罩下的牛渚与秋色中的雁行边相得益彰。

“浩浩通津水”一句,以“浩浩”形容流水之广,给人以浩瀚之感;“通津水”则指明了水的流向和源头,让人想象到一条宽阔的河流从远方蜿蜒而来,最终汇入无垠的海洋。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流动、时间流转的感悟。

“茫茫远接天”进一步勾勒出画面的高远和辽阔,使观者的视野也随之开阔。“茫茫”二字,描绘了天空与大地相接的壮阔景象,仿佛连天地都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空间。

“烟光牛渚外”中的“烟光”指暮烟缭绕,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朦胧的美。牛渚,古地名,此处用以指代远处的风景。诗人通过“烟光”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更远的天际,而牛渚外的景色则成了背景,为前景的溪流和小舟提供了参照。这种构图手法既突出了主体,又丰富了整体的艺术效果。

“秋色雁行边”中,“秋色”指的是秋天特有的色彩,而“雁行边”则让人想象到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天空中翱翔的景象。这里既有季节的变换,也有时间的流逝,更有一种生命的轮回与坚韧。

诗的最后一句“孤棹横江渡,群山与岸连”,用“孤棹”和“横江”表达了诗人独自驾舟渡河的形象,同时“群山与岸连”描绘了船只停靠岸边时,群山环绕的自然美景。这里的“群山”不仅指眼前的山川,还隐喻着人生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巧妙的构思,将静态的景物与动态的生命完美结合,展现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与高超的表现技巧。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沈周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可以深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神和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