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之恒
【注释】 娄江:今浙江嘉兴市。谒:拜谒。二王先生:指宋代大文豪苏轼和苏辙兄弟。苏轼曾与苏辙同游于杭州、苏州,并有诗作《送子由使契丹》和《和子由渑池怀旧》。墓:坟墓。述怀:表达内心感受。祗园澹圃:指苏轼的园林。祗园是其宅第名,澹圃是其别墅名。荒芜:荒凉衰败。绵竹:今四川绵竹。事:求教。积翠丹台:指东坡草堂前的翠微亭。集凤:凤凰栖息之所。杀青:制茶的一种方法。玄草:即黑茶,一种发酵茶。尽传乌
“一别长干已十年,填词赢得万人怜。”这两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在分别后长时间未见面的感慨,以及他因创作歌曲而受到众人喜爱的情况。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第一句:“一别长干已十年。” 译文:自从与长干地方的人分别已经过去十年了。 注释:长干是地名,这里指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或他熟悉的环境。十年,时间长度,表示诗人与那里的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相见了。 2. 第二句:“填词赢得万人怜。” 译文
诗句原文: 一番秋色落蘼芜,莲子香残更技蒲。 译文注释: - 一番秋色:秋天的景色。 - 落蘼芜:蘼芜(一种植物)的叶子随风飘落。 - 莲子香残:莲蓬已经枯萎,莲子的香味也渐渐消退。 - 更技蒲:这里指的是荷叶,因为“技”(指荷叶)和“蒲”都与水相关,所以用“更”字来强调。 赏析: 潘之恒的《西陵逢杨五》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篇。首句通过“一番秋色”和“落蘼芜”两个词句
【解析】 (1)赋得:一种文体,属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用来抒发感情。千山红树:指枫树。姚园客,即诗人的朋友姚士章,字子真,号雪窗,福建长乐人。 (2)赏析: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赋得”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试诗体,全称“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的“赋”,有“写”、“作”之意,“得”是“得到”“领会”之意,所以“赋得”就是“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王维在长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的字数相同,结构严谨,意境深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海燕留空垒,逢春几度归。 - “海燕”指的是燕子,通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留空垒”表示海燕在巢中留下空位,可能是因为其他燕子已经回来了。 - “逢春几度归”意味着每年春天,燕子都会回来,表现出燕子对春天的依恋和对家园的思念。 2. 引雏将唶唶,识主故依依。
【注释】: 1. 昆山听杨生曲有赠:这是一首赠给朋友的诗。 2. 板桥南岸柳如丝,柳下谁家将叛儿:在板桥南岸的柳树像丝一样垂挂下来,是谁的家将叛出呢? 3. 《白苎》尚能调魏谱,红牙原是按梁词:用《白苎》来调节魏代的音乐,用红牙来按奏梁代的曲子。 4. 雨添山翠通城染,潮没堤痕去路疑:雨后山更绿,雨水把整个城市都染成了绿色;潮水淹没了堤坝的痕迹,道路变得模糊不清。 5. 年少近来无此曲
诗句释义 1 赋得千山红树送姚园客还闽: 这一句是题目,表达了一种送别的情景。"赋得"是一种古代的文学形式,"千山红树"指的是秋天的山色,而"送姚园客还闽"则是描述了一幅送别的画面,姚园客即被送的人。 2. 秋岸繁华景: 这里的"秋岸"指的是秋天里的河岸,"繁华景"形容了河岸上秋色绚烂的景象。 3. 红霞万树春: 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色,"红霞万树春"意味着秋天的山头也如同春天一般
【注释】 梨园、梨园弟子:唐玄宗时教坊的歌舞伎。新词:即新乐府诗。桃叶:古地名,汉吴王濞曾于此建都,故址在今江苏苏州附近。六朝:指东晋、宋、齐、梁、陈五代。 【赏析】 这首诗写梨园子弟演唱新曲调怀念旧日繁华之事。前两句描写梨园处处新声,桃叶家家传唱,后两句写自从流传到江南以来,便令人想起六朝时的繁华了
诗句释义:雨水过后,与钱象先王德操、王房仲一同游览虎丘。 译文:客人的心情平静而寂寥,不再去探寻幽静的地方。雨水让整个环境显得沉闷,新云聚集在虎丘上,如同新的山峰。树木高得能到达半塔,山浅也足以藏舟。想知道是否能够坐满一千人,能否消除几天的愁苦。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雨后游览时的心境。诗中的“客怀岑寂”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静,与“积雨沉鲛室,新云簇虎丘”相呼应,展现了雨后的自然景观
【注释】 楞伽:梵语,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佛教经典名。横塘:水塘。上方:佛家用语。指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所达到的境界,即“上人”,即“圣者”。天从湖尾缩,山带树容苍:形容山水的景色优美,引人入胜。客病消茶碗:客人生病了,喝茶来消除疾病。禅心醒石床:指坐禅时用石头搭成的床,可以使人清心寡欲。翻怜台畔草,尽作苾刍香:意思是说那些生长在寺院旁的草都散发着清香。苾刍:是佛教语,译为“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