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园澹圃各荒芜,绵竹寻师事岂诬。
积翠丹台空集凤,杀青玄草尽传乌。
惊心尘土双埋玉,挥涕河山一束刍。
怅望新阡松柏路,敢从青树问荣枯。

【注释】

娄江:今浙江嘉兴市。谒:拜谒。二王先生:指宋代大文豪苏轼和苏辙兄弟。苏轼曾与苏辙同游于杭州、苏州,并有诗作《送子由使契丹》和《和子由渑池怀旧》。墓:坟墓。述怀:表达内心感受。祗园澹圃:指苏轼的园林。祗园是其宅第名,澹圃是其别墅名。荒芜:荒凉衰败。绵竹:今四川绵竹。事:求教。积翠丹台:指东坡草堂前的翠微亭。集凤:凤凰栖息之所。杀青:制茶的一种方法。玄草:即黑茶,一种发酵茶。尽传乌:把制茶的方法传给了乌鸦。惊心:震惊之心。尘泥:尘土。双埋玉:指双坟上葬着的是两个美玉。河山:山河。束刍:一束干草,这里代指祭品。怅望:遥望。新阡:新近修造的墓道。敢从:怎敢追随。荣枯:兴盛或衰落。

【赏析】

这首悼念二王(苏轼和苏辙)的七绝,表达了作者在瞻仰二王墓地时的感慨情怀。

首联“祗园澹圃各荒芜,绵竹寻师事岂诬”,以“祗园”、“澹圃”为景,写出了二王生前所居之豪华、园林之美。“各荒芜”一句,则点出二王已逝,故居已荒废。“寻师事”三字,表明作者对二王的崇敬之情。这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既写出二王生前生活之富足闲逸,又暗含作者对二王的无限怀念。

颔联“积翠丹台空集凤,杀青玄草尽传乌”。诗人来到二王墓地,看到那苍翠的松柏之下,二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荒芜,不禁感叹万分。而二王生前制茶之事,更是让诗人感到无比的震撼。这两句诗中,诗人用“空集凤”和“尽传乌”两个词,形象地描绘出了二王制茶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技艺的由衷钦佩。

颈联“惊心尘土双埋玉,挥涕河山一束刍”。这两句诗中,诗人用“惊心”一词,表达了他对二王离世的震惊之情。同时,他也看到了二王的坟墓已经遭到了破坏,他们曾经的才华和智慧也已经被世人遗忘。这两句诗中,诗人用“挥涕”一词,表达了他对二王的哀悼之情。同时,他也看到了二王的坟墓已经被人们破坏,他们曾经的才华和智慧也已经被世人遗忘。这两句诗中,诗人用“河山”一词,表达了他对二王的哀伤之情。同时,他也看到了二王的坟墓已经被人们破坏,他们曾经的才华和智慧也已经被世人遗忘。这两句诗中,诗人用“一束”一词,表达了他对二王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看到了二王的坟墓已经被人们破坏,他们曾经的才华和智慧也已经被世人遗忘。这两句诗中,诗人用“敢从”一词,表达了他对二王的敬仰之情。

尾联“怅望新阡松柏路,敢从青树问荣枯”,最后两句诗中,“怅望新阡松柏路”,诗人站在二王墓地前,看着那片曾经的松柏之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失落。他想象着二王当年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而“敢从青树问荣枯”,诗人则以青树为比喻,表达了他对二王的敬仰之情。他不敢直接询问二王的未来命运,而是选择通过观察青树的生长状态来推测他们的未来命运。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哲理性,又充满了诗意。

这首诗以二王墓为背景,通过对二王墓的描绘和对二王生平事迹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二王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向后人传达了他对二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长河中逝去的英杰们的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