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
缑山岗翠孕仙灵,古柏新松满洞馨。 借问吹笙王子晋,定从何处上 □冥。 即传说中的缑氏山峰,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山上有青松翠柏,风景秀丽。古柏新松满洞馨,指的是缑山的景色优美,古树参天,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借问吹笙王子晋,这是在询问一位名叫王子晋的人,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定从何处上 □冥,意思是王子晋一定会从什么地方上来,可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让人充满好奇和想象
【注释】 ①褒城:指唐代的长安城。 ②恃宠娇多得自由:恃,依仗;宠,宠爱。娇,指骄横不驯。自由,指不受管束。 ③骊山举火戏诸侯:骊山,指骊山脚下的华清宫。骊山举火,即在骊山上放烟火。戏,娱乐。诸侯,泛指贵族。 ④秪(zhī)知一笑倾人国:衹知道,只。倾,倾倒,使……倾覆。这里指使整个国家为之动容或改变态度。 ⑤不觉胡尘满玉楼:不知不觉中,胡人的烟尘填满了玉楼。 【赏析】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东巡玉辇委泉台:“东巡”指的是古代皇帝在春天巡视江河湖海,以示天下太平。“玉辇”是指皇帝出行所用的装饰豪华的车。“委泉台”意味着皇帝的车辆已经停放在了泉台之上,表示皇帝已经结束或暂停了此次的巡视行程。 2. 徐福艛船尚未回:“徐福艛船”指的是传说中的徐福乘坐的楼船,据传这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他随秦始皇东巡至东海。“未回”表示徐福的楼船还未返回
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许多诗人都曾以自己的笔墨,捕捉那些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胡曾的《咏史诗·垓下》便是这样一首作品,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楚汉争霸时期的著名战役——垓下之战。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首句“拔山力尽霸图隳”,描述了项羽在战斗中耗尽了全部力量,最终导致其霸权宣告失败的情景。这里的“拔山”象征着项羽无与伦比的力量,而“力尽霸图隳”则表达了他的无力和失败
义帝南迁路入郴,国亡身死乱山深。 不知埋恨穷泉后,几度西陵片月沉。 注释:义帝南迁之路进入郴县(即古义帝的都城),但国家已经灭亡,身死乱山之间。我无法知道内心的怨恨是否被埋葬在无尽的深渊之下,又有几度在西陵看到月亮渐渐沉没。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咏史诗。诗中通过描述义帝南迁至郴县,以及在此过程中遭遇的不幸,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末路的惋惜之情
《咏史诗 东晋》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东晋时期石头城下的景象进行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与思考。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内容: - “石头城下浪崔嵬”:描述了石头城的地势高耸,海浪波涛汹涌的情景。这里的“崔嵬”形容石头城地势高峻,而“浪崔嵬”则加强了这种壮观的感觉。 - “风起声疑出地雷”:描绘了风起时,海浪声如雷霆般震撼的场景。这里的比喻手法,将风起时海浪的声音比作地雷爆炸
战国相持竟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 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注释: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对峙,争夺霸权,战事连绵不断,这就是“战国相持”。 - “武关”在今天的陕西省丹凤县附近,是当时楚国和秦国的交界处。 - “楚王”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国王,这里指代当时的楚国统治者。 - “灵均”是屈原的字,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忠贞爱国著称。 -
【注释】宜城:古县名,在今河南宜阳西。南伐指武安君带兵攻打宜阳(故址在今河南宜阳西)。疏凿:疏通开凿。夏禹:大禹,古代治水英雄,姓姒,名文命,相传他治水有功,被尊为神。千载后:一千年后。 【赏析】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武安君南伐,疏通开凿,功将比大禹还多,谁说长渠千载以后仍然流入宜城? 诗的前两句写武安君南伐,疏凿之功,其功之高。“疏凿功将夏禹并”,意谓武安君所修的长渠工程与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旨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来概括原诗的主题思想。“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市。“杜宇”,蜀王望帝,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啼声凄切,因此得名。“化禽”指杜鹃。“旧城荒”,指昔日的都城已经荒芜破败了。“年年来叫桃花月”,指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杜鹃就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诉说着国家灭亡的痛苦。诗人借物抒情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该诗的表达技巧,并赏析。”答题时,先分析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作答。最后再总结答案。此诗是写景抒情之作。首联写魏武曹操高台望陵,以悲风起衬托出曹操对故人的怀念之情;颔联承上启下,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曹操的感慨之情;颈联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感伤落泪的情感。 【答案】 译文:魏武帝曹丕驾着龙车追赶逝去的水流,空有高台而没有人能听到他的望陵歌。高台之上风吹云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