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
【注释】 青门:汉皇宫外的门,因在长安东面,故称“青门”。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史诗的形式,借古讽今,借东陵侯之高节赞美了那些有气节的志士仁人。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
《咏史诗·博浪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描述了秦始皇的强大统一行动,象征着他对六国的统一和对领土的扩张,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 - 山东不是无公子,何事张良独报仇:通过提问的方式,暗示历史中可能存在的英雄人物,张良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达了历史的复杂性和英雄人物的多面性。 2. 译文赏析: - 译文
【注释】 朝歌 :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 墨翟(zhì):墨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墨家创始人,主张“非攻”、“兼爱”、“尚贤”。 寇雠(chóu):仇敌,仇人。 解:理解,领略。 肉味:美味,比喻音乐的美妙动听。 【赏析】 首两句是咏史之词。诗人以《史记?项羽本纪》所载的“吾闻李牧善养士,君得善用之乎”为引,表明自己仰慕古代善于任用有才能的人。而眼前之景,则与项羽自比于李牧、乐毅相类。
【注释】 武陵溪:指桃花源,即陶渊明诗中所写的桃花源。 彻云根:直透到云霄的树根。 长生:指长寿。 争得:怎能得到。 【赏析】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咏史诗名作《武陵溪》。这首诗是借赞美陶渊明的桃花源而抒发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世态炎凉的不满情绪。全诗以景衬情,以物寄怀,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为民立功的雄心壮志和对官场险恶的厌恶之情。 “一溪春水澈云根”,写桃花源的地理位置。这里用笔简练
注释:早上我登上岘山,看到晋朝的碑文零落不堪。松树间残留的露水不断滴落,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晋臣在伤心流泪。 赏析:诗人站在岘山上,遥想晋王朝的兴衰,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他看到了晋朝的碑文零落不堪,这让他想到了晋朝的灭亡。而松间残留的露水,又让他想到了晋朝的忠臣们。这些忠臣们为国家的兴亡而感到伤心,他们的心情与残阳下斑驳的古碑上的字迹十分相似。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
咏史诗·葛陂 长房回到葛陂中,人已登真竹化龙。 莫道神仙难顿学,嵇生自是不遭逢。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此句“长房回到葛陂中,人已登真竹化龙。”描绘了一幅人物在葛陂中得道成仙的景象,通过使用“长房”和“真竹化龙”,表达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同时也隐含着某种对仙人或道士的赞美。 - 文化背景:“葛陂”在古代文学中常指代一种神秘的修行地,如道家的修炼场所
【注释】 一旦天真逐水流:一旦,一旦之间,指短暂的时间。天真,自然的本性。水流,水之自然流向。 虎争龙战为诸侯:比喻英雄豪杰争夺天下。 子真独有烟霞趣:子真,晋代人陶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他隐居不仕,爱饮酒作诗,自号五柳先生。他酷爱山水,常常在田园之中,吟诗作赋。烟霞,云雾、彩霞,这里指山野美景。 谷口耕锄到白头:谷口,地名,在今安徽宣城一带。诗人在这里隐居,耕读自给,直到头发变白。白首
咏史诗高阳池 古人未遇即衔杯,所贵愁肠得酒开。 何事山公持玉节,等闲深入醉乡来。 注释: - 未遇: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或机会。 - 衔杯:手持酒杯,形容饮酒作乐。 - 愁肠:指内心的忧愁和烦恼。 - 山公:晋朝的山简,以饮酒著称。 - 玉节:古代官员的标志物,这里指官职。 - 深:深深,表示程度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句原文: 自古功成祸亦侵,武安冤向杜邮深。 五湖烟月无穷水,何事迁延到陆沉。 译文注释: 胡曾的《咏史诗·杜邮》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因功成名就而导致的灾难和不幸,以及这些事件如何被后人遗忘或拖延。 赏析: 胡曾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来表达他对历史事件的感慨。首句“自古功成祸亦侵”便点明了历史的无情,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
【注解】 咏史诗:以诗歌形式来写历史故事。白帝城: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驻守的白帝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白帝城这一历史的见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首句“蜀江一带向东倾”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蜀江的东流之势,仿佛是在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 第二句“江上巍峨白帝城”,则具体指出了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和其雄伟壮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