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
诗句: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 译文:上蔡的东城门下,那些狡猾的兔子吃得饱饱的,但李斯啊,你为何忘了自己应该南归呢?当你功成名就之时,却不解谋略以身退位,一直等到云阳的血迹染红你的衣襟。 注释:上蔡(古县名,今河南省上蔡县),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也是李斯的故乡之一。东门指的是上蔡城的东门,这里描述了一幅城门前的景象,狡兔肥指代了富饶和安逸的生活状态
【注释】 1. 恃宠娇:仗着自己的宠爱而娇。 2. 骊山举火:指骊山夜行宫的烛火。 3. 胡人(húrén):古代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 4. 玉楼:宫殿的美称。 5.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借古讽今。前两句说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而骄纵任性,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后两句讽刺唐玄宗只知沉溺于女色享乐,而不知国已衰微,边患四起,以致胡尘满地,危在旦夕。全诗虽未明言对唐玄宗的批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核的具体要求。“咏史诗牛渚”是此诗的第一句,交代了这首诗歌的主题,也就是写诗人在牛渚矶所见所感。“燃犀牛渚照通津”,点明了牛渚矶上发生的事情。第二句紧承第一句,写诗人在牛渚矶燃犀以照,牛渚矶下水流湍急。第三句紧承第二句,说诗人看见从万丈洪流中跃出的人,他们身穿朱衣
【注释】 崔巍:高大。路岐:指道路岔口。 歌传:乐府曲名,《薤露》是其歌辞。朝黄屋:侍奉皇帝的车驾,黄屋为帝王所乘之车。曾烹郦食其:指刘邦曾以烹杀韩信相威胁。郦食其是汉朝初年的开国大臣之一,曾为齐王田横的谋士,后因劝齐王归顺汉朝而被刘邦烹杀。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首联点明咏史对象——田横墓,并交代了诗人观古墓的情景。颔联写歌传《薤露》,暗示田横墓前有歌者歌唱田横的事迹
【注释】 咏史:诗篇,用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感慨。渑池: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渑池县。百二:比喻地势险要,有如“百二”之数(指关中之地)。樽前击缶人:典出《庄子·渔父》,说战国时期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别荆轲时,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用“樽前击缶人”来形容慷慨激昂、悲壮动人的场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歌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诗句释义: 1. 咏史诗荥阳:这首诗是针对荥阳这个地方的咏史之作。荥阳,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西部。这里的“咏史”意味着诗人在描述荥阳的历史事件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或评论。 2. 汉祖东征屈未伸:汉祖,通常指刘邦,这里可能指的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后来被称为光武帝)。这句话表达了汉祖刘秀东征未遂的遗憾或挫折感。 3. 荥阳失律纪生焚:荥阳失律,意指在荥阳发生的失误或错误决策;纪生焚
《咏史诗大泽》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作品,诗中通过白蛇的初断和路人的通达、汉祖龙泉的血刃红以及咸阳将瓦解的情景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悲壮。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白蛇初断:描述了白蛇在历史事件中首次断开的情形,象征着某种重要的开始或转折点。 2. 路人通:意味着道路畅通,人们可以自由通行,可能暗示着一个时代或事件的结束,为新的开始让路。 3. 汉祖龙泉血刃红:指汉代开国皇帝刘邦
吴王倚仗权势,抛弃了英才,沉醉于姑苏的美酒之中。 他并未察觉,钱塘江上的月光下,一支越国的军队正悄然向吴国进发。 吴国的江山覆灭,东吴的灭亡成为了历史的注脚。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统治者贪恋享乐、忽视国家安危的批评,以及对国家兴衰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注释:诗人以息夫人自比,表达了对息夫人的深深同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息夫人在楚王家的处境和感受,以及她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将息夫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乘春来到陇西:“乘春”指春天的到来,“陇西”是古代地名,这里指代陇西地区。整句的意思是诗人在春天来到了陇西地区。 - 隗氏城荒碧草齐:描述了隗氏城的荒凉与周围的绿色植被。“隗氏城”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城市或地方,而“荒”、“碧草齐”则描绘了该地的荒凉景象和生机勃勃的状态。 - 好笑王元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