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
【注释】 沛宫:指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朝皇宫,在今陕西省咸阳市。 干戈:古代兵器,借指战争。 帝业:指刘邦建立的汉朝。 俊杰多:英俊豪杰很多。 犹恨:还恨。 四方无壮士:天下没有英勇的战士。 还乡悲唱大风歌:刘邦晚年回到家乡时,感慨功业已去,感叹自己的一生,悲叹自己没有遇到一个能够与他一起完成大业的贤臣良将,于是在返回故乡的时候,唱起《大风歌》来抒发他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史诗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以舜帝南巡的故事为题材,写湘川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首句“虞舜南征”点明主题。次句“灵妃挥涕竹成纹”,化用传说故事,描写湘川的山水之美。第三句“不知精魄游何处”,运用夸张手法,表达自己无法理解的哀愁和惆怅。末句“落日潇湘空白云”,以景结情,表现了词人对历史人物的无限怀念。 【答案】 虞舜南巡(南征)
注释:有虞龙驾不西还,指的是有虞氏的龙驾在西归之前并没有返回。空委箫韶洞壑间,意味着有虞氏的龙驾被遗弃在了山洞之中。 无计得知陵寝处,指的是我无法得知陵墓的位置。愁云长满九疑山,意味着愁云弥漫在整个九疑山上。 赏析:这首诗以有虞龙驾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想象等手法,通过对有虞龙驾的描述,引出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诗人通过他们的诗作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唐代胡曾所作的《咏史诗·乌江》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下面将按照您要求的格式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句解读: - 争帝图王势已倾:描述了项羽为了追求皇帝的梦想而发动战争,但最终因大势已去而失败。 - 八千兵散楚歌声:表达了项羽军队在失败后士气低落,八千士兵四散逃亡,只有楚国的歌声回荡在空旷的战场上。 - 乌江不是无船渡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理解诗意,然后进行赏析。解答时要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分析技巧,体会情感,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中,“一自佳人坠玉楼”意为自从那位美女坠入玉楼后,繁华东流而去;“唯馀金谷园中树,残日蝉声送客愁”意为只剩下金谷园的树木和夕阳西下的蝉声伴随着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据此理解作答。 【答案】 ①自从佳人坠入玉楼之后
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的诗句是“半床秋月一声鸡,万里行人费马蹄。”这两句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情景。下面将对每一句进行逐一解读: 1. “半床秋月一声鸡”: - 这句话通过描绘秋天的月光和鸡鸣,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秋月明亮,照亮了房间的一半,而一声鸡鸣打破了夜的宁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 “秋月”常用来象征清冷和高远,而“一声鸡”则让人联想到黎明的到来
古诗原文: 古郢云开白雪楼,汉江还绕石城流。 何人知道寥天月,曾向朱门送莫愁。 赏析: 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城的壮丽景色以及历史上著名的莫愁女的故事。首句“古郢云开白雪楼”形象地描绘出一个雪白如霜、云雾缭绕的古代建筑群——白雪楼。白雪楼在历史记载中,是楚国的一处重要建筑,见证了古郢的历史变迁。诗人通过对“古郢云开”的描述,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古老的氛围。 次句“汉江还绕石城流”
洛阳咏古 石勒童年战机,王夷甫智识之鉴 1. 诗句释义 - 石勒童年有战机:描述石勒年幼时期展现出的敏锐军事才能。 - 洛阳长啸倚门时:描绘洛阳城边石勒长啸的情景,表达他孤独或思乡之情。 - 晋朝不是王夷甫:指出历史评价中王夷甫(即王衍)未能预知大智之人的命运。 2. 译文对照 - 石勒童年有战机:石勒在幼年就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智慧和战略眼光。 - 洛阳长啸倚门时:石勒在洛阳城外的长啸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体会作者在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特点,最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茫茫衰草没章华”,意思是茂盛的野草遮盖了章华台,这是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感慨;“因笑灵王昔好奢”,意思是我嘲笑灵王过去喜欢奢华;“台土未干箫管绝”,意思是台上的歌舞还没有结束,音乐的乐器就已经全部被销毁;“可怜身死野人家”,意思是可悲啊
以下是对《咏史诗·荆山》逐句的释义、翻译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抱玉岩前桂叶稠”:描述抱玉岩附近的桂树茂盛,桂花浓郁。 - “碧溪寒水至今流”:指碧溪边的水流至今依然寒冷清澈。 - “空山落日猿声叫”:描述了在空旷的山上,夕阳西下,猿猴的啼叫声响起。 - “疑是荆人哭未休”:通过猿猴的叫声联想到可能是荆州的人们仍在哭泣,未停歇。 2. 译文: - 抱玉岩前桂叶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