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衷
【注释】: 1. 寄赠:寄语。指托人捎给某人。 2. 兵宪:即兵部尚书、翰林院学士(简称翰林)。 3. 入楚:去往湖南的别称。 4. 白玉仙人李子藩:用“白玉”形容李子藩之高洁,“仙人”形容李子藩之清高。 5. 君:对对方的尊称。 6. 河梁:指渡口或桥梁。 7. 摇首:摇头。 8. 西风:秋风。这里借代指送别时的心情。未可论:不值得一谈。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理解。此题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此题中,“战”是错别字,“省耕亭”是误填
注释:楚天向西,夏天的云朵飞向远方。山间的小路上,芳香的花朵还没有凋谢。哪里传来南方温暖的风呢?田野中的花儿把香气洒满使臣的衣服。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南方景色与气候的诗篇。首句“楚天西去夏云飞”,描绘了天空中飘动着的夏云,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夏日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向往之情。第二句“山径芳菲落未稀”,则描绘了山间小路上盛开的花朵,虽然已经落下了很多,但仍有未完全凋谢的花朵
【注释】 1. 楼船江汉:楼船,战船名。江汉:泛指长江与汉水流域。 2. 拥飞旌:旌旗飘扬。 3. 鼓角中宵气未平:鼓声和号角声通宵达旦。 4. 十洲分甲马:十洲,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名,相传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其中还有五岳。 5. 关门元有弃繻生:关城门时,有人曾丢下玉环。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送朋友进入楚地,希望他立功报国。首联写楼船在江汉之上,鼓角声通宵不息。颔联用典故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群仙踏月驾龙鳌 - 此句描述的是一群仙人在月光下驾驭着巨鳌,这种描述通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中。龙鳌可能指的是神话中的巨鳌(一种巨大的海龟),象征着强大的力量或尊贵的地位。 2. 瀛海风尘起夜涛 - 瀛海指的是大海,风尘和夜涛则形容夜晚的海景。此句描绘了一幅浩瀚无垠、波涛汹涌的海景图,给人一种壮阔的感受。 3. 何处天香飘露席 -
【注释】 边事:边防之事。春寒:指春天的寒冷。麦垄:泛指田野。柔:嫩绿。胡骑: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窥:窥探,侦察。不待秋:不须等到秋天。幕下健儿:指在幕府中效力的勇士。羽书:古代用鸟羽写紧急军情的文书。禁城:皇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当时他正在长安任职左拾遗,目睹了安禄山叛军南侵的情况,心中忧虑国难,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忧国之情。
诗句原文: 谁放珠光海上来,金银楼阁划中开。 晴云低户妆春树,北斗横空泻露杯。 注释解释: - 谁放珠光海上来:描述了珍珠的光芒从海上释放出来的景象。 - 金银楼阁划中开:描绘了金银装饰的楼阁在海面上出现的情景。 - 晴云低户妆春树:晴空中的云彩仿佛是低垂的窗帘,为春天的树木增添了色彩和美丽。 - 北斗横空泻露杯:北斗七星横亘天际,其光芒洒下如露水般晶莹剔透的美酒。 赏析:
【注释】 东风吹下烛龙烟:东风吹拂,烛龙烟雾飘散。 帝里:京城。 天上玉壶春似海:天上的玉壶中斟满了像大海一样的春酒。比喻年节时欢乐的气氛。 人间弦管夜如年:人间的乐队吹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使人感觉时间仿佛停滞了,好像一年的时间。形容节日气氛热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上元观灯节时的即兴之作。诗的前三句写景,描绘出元宵佳节京城的热闹景象。“东风吹下烛龙烟”,东风轻拂,烛龙之烟随风飘散
注释:在永夜中,我点燃了香烛,为碧坛焚香侍奉。星宿七颗,高悬于天空的顶端,照耀着紫霄之端。似乎有真霞降临,风露凄凄,寒气凛凛。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神秘的景象。首句“永夜焚香侍碧坛”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次句“七星高曜紫霄端”则展现了天空的壮丽景象。第三句“徘徊似有真霞降”则赋予了整幅诗以动感,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最后一句“风露凄凄沆瀣寒”则将这种激动转化为一种深沉的情感
释义: 村南村北,溪水声声,万壑风来,吹动麦浪晴空。 山鸟鸣叫,唤人回家,为何如此急促?野花盛开,不知名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景色的诗歌。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村南村北溪水的声音,万壑风来,吹动麦浪的情景。同时,诗人还通过山鸟的呼唤和野花的开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