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麦垄尚青柔,胡骑南窥不待秋。
幕下健儿多战死,羽书不到禁城头。
【注释】
边事:边防之事。春寒:指春天的寒冷。麦垄:泛指田野。柔:嫩绿。胡骑: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窥:窥探,侦察。不待秋:不须等到秋天。幕下健儿:指在幕府中效力的勇士。羽书:古代用鸟羽写紧急军情的文书。禁城:皇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当时他正在长安任职左拾遗,目睹了安禄山叛军南侵的情况,心中忧虑国难,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忧国之情。
首句“春寒麦垅尚青柔”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景象,春寒使麦垅上的麦苗显得嫩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无法抵御外敌的入侵,为下文的战争场景埋下了伏笔。
次句“胡骑南窥不待秋”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紧迫性。胡骑南下窥视,并不需要等到秋天,意味着战事已经迫在眉睫,形势十分危急。诗人用“不待秋”这一时间词来强调战事的紧迫性,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无情和残酷。
第三句“幕下健儿多战死”则直接点出了战争中将士们的英勇奋战。在幕府中效力的勇士们为了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壮烈行为令人感动。然而,由于战事的残酷,这些英勇的将士们最终都战死了,这是对战争残酷的有力控诉。
末句“羽书不到禁城头”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忧虑之情。虽然有战事发生,但是由于消息传递不畅,皇帝并不知道前线的情况,这进一步加剧了对朝廷的担忧。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对战争后果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春寒、麦垅、胡骑等意象的描绘,以及“不待秋”、“幕下健儿多战死”、“羽书不到禁城头”等关键词语的运用,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战争痛苦的同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