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函是
雷峰即事二首 海外日长生计拙,山中屋少住僧多。 筑得东篱倒西壁,算来真不奈缘何。 【注释】 海外:此处指远离尘世的西湖之北。即事:写眼前之事。二首:这是作者的两首诗。 筑得:筑起。倒西壁:形容房屋简陋。 算来:想来。真不:真的。奈:奈然,无奈。缘何:什么缘故,为何如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远离世俗繁华之地,在深山之中修行的情景。通过对比城市与山林的生活
【注释】 ①雷峰:指杭州的雷峰塔。 ②书騃子:指书生。騃,同“黠”,机智、狡猾。 ③峡涧:指雷峰塔下深谷的溪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游览雷峰塔时,看到一幅写佛寺生活图的壁画,觉得十分有趣,便作此诗以记之。 第一首,前两句说僧人虽然穷,但道行高,有出世的精神境界。后两句写自己虽身处尘世,却常梦见佛国仙境,说明身外世界与佛门圣地同样富有吸引力。 第二首前两句写雷峰塔下峡谷幽深的溪流
注释: 三十年来,我一直想象中的澹归山,我亲自来到丹霞山,又何必去询问他呢? 天然岩上没有歧路,侧耳听着珠江的水声和远处的风。 译文: 三十年来,我一直在想象中的澹归山,我亲自来到丹霞山,又何必去询问他呢? 天然岩上没有歧路,侧耳听着珠江的水声和远处的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丹霞山的向往之情。首句表达了诗人对澹归山的期待与憧憬,三十年来一直在想象中度过。第二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
才出山门已望来,两人心事共徘徊。 释义:刚走出山门就能看到澹归,我们的心情都变得复杂起来,相互间心意不定,徘徊不定。 吾侪不是伤离别,万古真风待汝回。 释义:我不是在为离别而伤心,而是等待你的归来,期待与你共度万古长风的岁月。 注释: 澹归:指王澹然(1640-1696),字澹归,号石田,安徽歙县篁村人。明末清初诗人、画家、学者。 吾侪:我辈。 伤离别:因为分别而感到悲伤。 万古真风:永恒的真风
【题王予安画卷】 七十年来老道翁,此心如欲寄山中。 流泉镇日能消热,眼底潺潺未易同。 注释: - 老道翁:对年老道士的尊称。 - 此心:指作者的心。 - 寄山中:将心意寄托在山中。 - 消热:消除热量。 - 眼底潺潺:眼中流露出的感情像泉水一样汩汩流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的作品。首句“七十年来老道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道家生活的喜爱
注释 悼崔石师四首:这是诗人写给他的挚友崔石的挽诗。崔石字子玉,号东皋,唐代文学家,与杜甫有交往。 独坐山房意黯然:独自坐在山房里心情很沮丧。黯然:情绪低落的样子,这里指心情沮丧。 蒙蒙秋雨瘴南天:蒙蒙细雨笼罩着南方的天空(这里暗指安南)。蒙蒙:细密的样子。瘴:毒气、病气。南天:南方天空,指南方瘴疠之地。 海门浪涌分淇水:潮水在海门汹涌澎湃地奔涌而来,仿佛要把淇水分开似的。分淇水:把淇水分成两半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崔石的悼念。下面是逐句解释: 1. 身心久已拚空门,在欲行禅未易言。 身体和心灵已经疲惫不堪了,想要修行佛法却又难以表达。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崔石的深深同情,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心疲惫,想要修行佛法却难以表达内心的渴望。 2. 惭愧老僧辜负汝,绿萝庵里待招魂。 我愧对老僧未能实现你的愿望,只能在绿萝庵里为你招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实现朋友遗愿的愧疚之情
《自饶州还匡山》是一首由释函是在宋代创作的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 第一句:“夜泊城头秋气微,湖烟江月共依依。” - 注释:“秋气微”指的是秋天的微凉气息,“湖烟江月”则形容湖水和江水与月亮相互映衬的景象,“共依依”表达了湖烟和江月相互依偎、缠绵不舍的意境。 - 译文:在夜晚停靠在城头,感受到秋天的凉爽气息,湖面上的烟雾和江上的月光相互缠绕,仿佛在诉说着不舍的情感。 - 赏析
诗句原文: 半年音信望来孤,渐到秋深景自殊。 白鹭洲前明月近,不知犹忆老僧无。 接下来是诗意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独的等待和对过去的怀念中度过时间的场景。首句“半年音信望来孤”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亲人长时间未见的思念之情;次句“渐到秋深景自殊”则反映了季节更迭带来的景色变化,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 第三句“白鹭洲前明月近”,通过自然景象引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意象以及意境等知识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对全诗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并注意解释中要突出“炼字”或“意象”“意境”等关键词,同时注意解释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如“珍重”“峰头”“朝钟”“死生”“秋山雨”“画中”等;最后将注释和译文写在原诗句的后面。 【答案】 译文: 敬爱您,我尊敬地拜访了您这位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