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函是
诗句原文: 半年音信望来孤,渐到秋深景自殊。 白鹭洲前明月近,不知犹忆老僧无。 接下来是诗意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独的等待和对过去的怀念中度过时间的场景。首句“半年音信望来孤”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亲人长时间未见的思念之情;次句“渐到秋深景自殊”则反映了季节更迭带来的景色变化,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 第三句“白鹭洲前明月近”,通过自然景象引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意象以及意境等知识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对全诗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并注意解释中要突出“炼字”或“意象”“意境”等关键词,同时注意解释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如“珍重”“峰头”“朝钟”“死生”“秋山雨”“画中”等;最后将注释和译文写在原诗句的后面。 【答案】 译文: 敬爱您,我尊敬地拜访了您这位老翁
诗词原文: 清光不欲动人怀,黯澹秋山只自谐。 却忆榕桥寒月后,几人形影在天涯。 赏析: “清光不欲动人怀”,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清澈的月光景象,它并不想要打扰人们的思绪和感情。这种描述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平静。 “黯澹秋山只自谐”,这里的“黯澹”形容的是秋天山色,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之感,而“只自谐”则表达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态度。诗人通过这个意象
【注释】 1.题画雁四首:题:为画物加标题。雁,即大雁,候鸟,秋季南迁。诗中借指诗人对北方的思念之情。 2.不为江南乏稻粱:没有因江南土地肥沃而缺少粮食。 3.乾坤有恨北天长:指天地之间充满了怨恨之气,而北天的冬天却特别长久。乾坤,指宇宙天地。恨,指不如意的事。 4.征穷沙漠雪销尽:征,远行。沙漠,荒凉之地,这里代指北方边塞。 5.稳坐烟波六月霜:烟波,水汽雾气弥漫的样子。六月霜,形容天气寒冷。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即可。“去年此夕海云开”意思是:去年这个时候,海上飘荡的乌云已经散去。“此夕今年山雾来”意思是:今年这个时候,山间云雾缭绕而来。“若使月明照潭水,恐惊飞雁一徘徊”意思是:要是月光明亮照着潭水,恐怕惊动了大雁而久久不愿离去。赏析:这首诗以议论起句,用设问手法,写诗人对去年和今年中秋情景的不同感受
【注释】 长安:指唐朝的都城。阿字:即阿史那字,这里代指唐代的突厥人。玉关:在今甘肃境内,是古时通往西域的一道关隘。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位身居长安(今西安)的突厥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和故友之情。首句“长安东去一身孤”,写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第二句“两度逢秋心事殊”,写出了诗人对秋天的特别感受;第三句“极塞月圆寒已栗”写出了诗人对寒冷的感受;末句“不知曾入玉关无”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牵挂与思念
【注释】 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 城枕长江水北流:城下是长江,江水从城北流向南。 十年人物今何在:十年以前的人物,如今在哪里? 月色笳声满渡头:明月的清辉和笳声弥漫在渡口上空。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之作。诗人以“泊虔州”为题,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人事变迁、江山易主的感慨。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首句“一帆风送到虔州”,描绘了一幅江上行船的画面。诗人站在船上
诗句原文: 夕阳斜映菊花开,一上峰头万木哀。 与子更穷千里目,百年能得几登台。 译文: 当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菊花之上,我独自登上了山峰之巅,只见周围树木摇曳生姿,似乎在向我诉说着岁月的哀愁。我与你一起远眺万里之外的风景,希望在这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们能够有多少次登台的机会? 注释: - “夕阳斜映菊花开”中的“菊花”指的是秋季盛开的花朵。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菊花开放的时节
【注释】 初冬游玉渊潭:这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初冬时节游览玉渊潭的景色。 石上看云昨日同:站在石头上观看云彩,就像昨天一样。 莫将浓澹想秋空:不要将云雾的浓淡想象成秋天的天空,因为初冬时节,天气仍然明亮。 叶红霜白溪流缓:树叶已经变成了红色,而溪水在慢慢地流动着,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拚却山容与朔风:尽管山的景色被风吹拂得更加美丽,但我也愿意与之共度这个季节。 赏析
诗名:《题画雁四首》 晴波风急月微微,半隐平沙半欲飞。 不是畏寒安海国,得成毛羽趁春归。 注释:晴空的波涛中,风势迅猛,月亮也显得有些昏暗,一半映照在平静的沙滩上,另一半似乎就要飞起。这里的“海国”比喻大雁,它们不畏严寒,趁着春天的到来,展翅高飞。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雁阵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开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晨海边的宁静景象,随后转折到动态的大雁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