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骞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豪华的盛宴,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宴席上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首句“临潢城头暮吹笛”,描写了宴会即将开始的场景,城头上吹笛的声音,预示着夜晚的到来。 第二句“北斗阑干月将出”则描绘了月亮即将升起的景象,与前一句的城头笛声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三四句“金吾置酒坐北堂,银鞍召客何辉煌。”则描绘了宴会的盛大场面,金吾门下设宴,宾客们骑着华丽的马前来参加
《白头宫人赋》 长安女冠头似雪,曳地黄紽悬百结。手执金经泪暗垂,云是前朝旧宫妾。 一朝充选入披香,倭堕新梳内殿妆。低鬟自惜青虫小,系臂愁看绛缕长。 当年御极方清晏,宫中屡启催花宴。云母屏开见舞人,水晶帘卷低歌扇。 歌舞年年乐事殊,森沈宝幄挂流苏。北宫漫阅鱼龙戏,东绢频临《蛱蝶图》。 图史纷披间珠翠,深宫镇日长无事。鹊顾书从女史传,鸾雏钗向昭仪赐。 昭仪明艳独承欢,促坐金床倚笑看。灯簇九微长侍辇
榆关老翁行 严霜如刀箭如猥,欲上戎鞍泪交续。坚城既堕将军降,几部残兵向南哭。 相随散卒临渝城,横刀更隶龙骧营。倏忽长安易朝市,关门不用防秋兵。 从此飘零脱军伍,种豆锄葵学农圃。且将衰齿托鸡豚,幸免微躯饲豺虎。 昨年有客来燕京,传道江南亦被兵。故国他乡尽荆棘,穷黎何处还聊生。 伊昔姑苏城畔住,门前小店临江树。半生羁戍塞垣秋,梦断吴关旧行处。 今日逢君辽水北,被褐驱车欲安适。白头边语久侏{牜世}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所给诗句的出处和作者,然后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注意要联系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及社会环境来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并给出注释、赏析。 “送尔驱征马,离亭叶已飞。”意思是送你远赴辽东,离别的亭子旁树叶飘落。“尔”指我。“驱”,赶着。“征马”,出征的战马。“离亭”,别离的亭台。“叶”指树叶。“飞”,落
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怆然作歌 辽城四月春风来,黄鹂啼树梨花开。 陈生邀我郭南去,笑骑鞍马双徘徊。 沙场黯黯日将暮,半醉归来解鞍卧。 毡墙谁拨鹍鸡弦,弹作商声泪交堕。 忆昨故乡百不忧,命俦啸侣吴趋游。 裁诗每题白团扇,纵酒欲赌青羔裘。 沙棠之桨云母舟,美人玉袖搊箜篌。 金窗银烛月未午,清歌窈窕无时休。 就中少年三五辈,徐郎顾子称风流。 独孤侧帽倾士女,正平摇笔凌王侯。 百年行乐竟谁在
吴兆骞的《出关》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诗,通过对边关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边楼回首削嶙峋”:描述了诗人站在边楼之上,回望着那峭壁嶙峋的景象,这里的“回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感慨。 - “筚篥喧喧驿骑尘”:指的是驿站上的人们吹着筚篥(一种古代乐器),而忙碌的驿骑扬起了尘土。这描绘出了一幅繁忙的边关景象。 -
注释: 1. 同诸公登中后所戍楼:与各位一起登上中后的戍楼。中后,地名,在今山西太原附近。 2. 若为荒戍驻征轺:为何要在这里驻扎军队呢?若,疑问词。为,表语气,可译为“怎么”、“为什么”。若为,即“为什么”。荒戍,荒凉的边境哨所。驻征轺,指驻扎军队。 3. 纵目烽楼野色遥:放眼远看烽火台上的景象,远处的原野景色多么遥远。纵目,放眼远望。烽楼,古代边防上的一种瞭望台,用烟火信号传递军情。野色
注释:我陪众位官员在秋天游览密将山,沉醉于青山美景中不愿回家,因为明天清晨秋雪会落在身上。 赏析:此诗描写诗人与友人同游密将山的愉快之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句:四禅分浩劫,双树启香津。 翻译:四个禅宗分别经历了浩劫,两棵古树开启了香气。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西山兰若的壮丽景象和宁静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修行之地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宗教情怀。诗中的“双树”指的是两座古老的菩提树下,象征着佛教的传承与智慧。而“四禅”则是指佛教中的四种禅定境界,代表着修行者对内心的深入探索和领悟。 赏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棘寺阴沉树色长,故园何处泪沾裳。 独怜积毁能销骨,无那衔冤易断肠。 授简圜扉思夏胜,上书梁狱泣邹阳。 金门咫尺招贤地,不得雄文达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