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喧喧驿骑尘。
敢望余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雪,柳色初开紫塞春。
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吴兆骞的《出关》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诗,通过对边关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边楼回首削嶙峋”:描述了诗人站在边楼之上,回望着那峭壁嶙峋的景象,这里的“回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感慨。
“筚篥喧喧驿骑尘”:指的是驿站上的人们吹着筚篥(一种古代乐器),而忙碌的驿骑扬起了尘土。这描绘出了一幅繁忙的边关景象。
“敢望余生还故国”:表达了诗人对回到故乡的渴望,尽管这种希望显得如此渺茫。这里的“余生”暗示了生命的有限性和归乡的迫切性。
“独怜多难累衰亲”:诗人深感自己因国家多难而拖累了自己的亲人,这里的“多难”和“衰亲”强调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紧密联系。
“云阴不散黄龙雪”: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层厚重,遮挡住了阳光,使得原本应该晴朗的天空也变得阴沉。这里用“黄龙雪”象征着某种不祥或灾难。
“柳色初开紫塞春”:春天来临,柳树开始发芽,但这个春天似乎带着一丝忧伤。这里的“紫塞春”可能指的是边疆春天特有的景象,也可能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挑战。
吴兆骞的《出关》不仅是一首描写边关风光的诗歌,更深层次地探讨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之间关系的反思。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艰难环境中的挣扎与坚持,以及他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