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吴叟何龙钟,先朝曾直华清宫。
十年丧乱无人识,万里羁孤泣路穷。
忆昨西京全盛日,子侯年少承殊泽。
门下金鞍惯射生,楼中银管频留客。
油碧香轮陌上骄,佩刀日护紫宸朝。
从猎别分都尉马,奉车特赐侍中貂。
山河举目须臾异,荆棘凄凉旧东第。
仙人已叹海生尘,侯家宁保山如砺。
几度天涯怨负薪,萧条绝塞讵逢春。
梦里宫云雕辇路,愁中边草玉关人。
玉关回首伤怀抱,短衣浊酒长潦倒。
雀满门前翟氏悲,羊归陇上苏卿老。
日暮哀笳四野闻,黄榆秋雪正纷纷。
凭高欲纵乡关目,肠断南归雁几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吴稚恭(即吴子华)在长安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其前途命运的关注。下面逐句解读这首诗:
白头吴叟何龙钟,先朝曾直华清宫。
“白头吴叟”,意指白发的吴子华(吴稚恭)。“龙钟”,形容人年老体弱,步履艰难。这里用来形容吴子华虽然年纪已高,但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先朝”,指唐朝。“直华清宫”,指的是吴子华曾经担任过皇帝唐玄宗时期的宫廷侍卫。
十年丧乱无人识,万里羁孤泣路穷。
“十年丧乱”,指的是唐朝末年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的十年。“无人识”表示在这期间,没有人了解他的真实身份和能力。“万里羁孤”,意为远离家乡,孤独漂泊在外。“泣路穷”则表示他在外面遭受了极大的困难和挫折,以至于泪水已经流尽,无路可走。
忆昨西京全盛日,子侯年少承殊泽。
“西京”,指的是长安。“全盛日”,指的是唐朝最繁荣、最强大的时期。“子侯年少承殊泽”,指的是年轻的吴子华在唐朝时期得到了特别恩赐和重用。这里暗示了他当时的辉煌成就和地位。
门下金鞍惯射生,楼中银管频留客。
“门下金鞍”,形容吴子华的坐骑为珍贵的金马鞍。“银管”,指精美的银制乐器或酒杯。“惯射生”和“频留客”分别表示他善于骑马射箭,且经常接待客人。这里展示了他的才艺和社交能力。
油碧香轮陌上骄,佩刀日护紫宸朝。
“油碧香轮”,形容车轮涂有油脂,显得光滑发亮。“陌上骄”,表示他在京城郊外的道路上非常得意。“佩刀日护紫宸朝”,意味着他每天手持武器,保卫皇宫。这里展现了他在朝廷中的英勇形象。
从猎别分都尉马,奉车特赐侍中貂。
“从猎”,指参加狩猎活动。“别分都尉马”,表示在打猎时与都尉分道扬镳,各自行动。“奉车特赐侍中貂”,意味着皇帝特别赏赐给他侍中之职,并赐予貂皮作为官服。这里反映了他对朝廷的贡献和受到的信任。
山河举目须臾异,荆棘凄凉旧东第。
“山河举目”,形容放眼望去,山河景色已经变得不同。“荆棘凄凉旧东第”,表示过去的住所已被荆棘覆盖,变得荒凉凄惨。这里暗示了吴子华所遭受的困境和不幸。
仙人已叹海生尘,侯家宁保山如砺。
“仙人”,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已叹海生尘”,表示仙人对世间的纷扰已经感到厌倦,认为大海已经被尘埃污染。“侯家”,指贵族之家。“宁保山如砺”,意味着即使贵族家庭也难以保全其家族声誉和财产。这里暗示了吴子华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和压力。
几度天涯怨负薪,萧条绝塞讵逢春。
“天涯”,指遥远的边远地区。“怨负薪”,表示多次因为生活困苦而抱怨。“萧条绝塞”,意指边疆之地荒凉萧条。“讵逢春”,表示哪里能找到春天的温暖呢?这里表达了他对边远地区的孤独和无助。
梦里宫云雕辇路,愁中边草玉关人。
“梦里宫云雕辇路”,表示他在梦中还梦到了华丽的宫廷之路。“愁中边草玉关人”,意味着他在忧愁中想起了边关的草木以及驻守在那里的人。这里暗示了他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玉关回首伤怀抱,短衣浊酒长潦倒。
“玉关”,泛指边关要塞。“回首”,指回顾过去的经历。“伤怀抱”,表示内心深感悲伤和怀念。“短衣浊酒长潦倒”,意味着他穿着简陋的衣服,喝着浑浊的酒,生活潦倒不堪。这里反映了他的落魄和失意。
雀满门前翟氏悲,羊归陇上苏卿老。
“雀满门”,形容家门周围充满了喜鹊。“翟氏悲”,表示翟家人因此感到悲伤。“羊归陇上苏卿老”,意味着羊群回到陇山上的苏卿家中,而苏卿也因此变老了。这里暗示了他的离乡背井之苦和岁月蹉跎之痛。
日暮哀笳四野闻,黄榆秋雪正纷纷。
“日暮哀笳”,形容傍晚时分哀婉的胡笳声。“四野闻”,表示整个田野都能听到这声音。“黄榆秋雪正纷纷”,意味着秋日里黄榆树和白雪交织在一起的景象。这里表达了季节更迭的萧瑟和凄凉。
凭高欲纵乡关目,肠断南归雁几群。
“凭高欲纵乡关目”,表示站在高处想要远眺故乡的方向。“肠断南归雁几群”,意味着看着一群向南飞回的雁,内心感到极度悲伤。这里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吴子华经历的描绘,表达了对他坎坷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同时,诗中融入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如“龙钟”、“仙踪”、“玉关”等,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