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民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飞絮游丝客子心,连城那忍遽分襟。 - 释义:春天的柳絮和飘动的丝线,触动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面对即将与张建溪分开,怎能忍心轻易割舍这份情谊。 - 注释:「连城」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这里指珍贵的友情或爱情。「卒」意为"最终、最后"。「遽」是突然的意思。「分襟」是指离别时将衣襟分作两截。 - 赏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
诗句解读 1 西风吹梦越中游,剪剪轻寒入短裘: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秋风中远行的场景。西风代表着旅途的艰辛和未知,而剪剪轻寒则形容秋风的凉爽和刺骨。短裘是诗人所穿的衣物,象征着他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寒冷。 2. 雁字不将乡信写,蛩声空和旅吟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旅途寂寞的情感。雁字是指大雁南飞形成的“人”字形队形,但在这里并没有寄出家信,暗示着诗人的思乡之情未能通过书信传达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泊舟严滩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首句“天色微茫入暝钟”,描写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而远处的寺庙里传来了晚钟,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感觉。 次句“严陵滩上系孤篷”,描绘了作者泊舟在严陵滩的情景。这里用“孤篷”来形容作者孤独的身影,也暗示了作者的心情。 第三句“水禽与我共明月”,描绘了作者与水禽共赏明月的情景。这里的“水禽”可以理解为江中的鱼、虾等动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留得斯堂万古名,江山不敢闭英灵。 池光曾染吟边墨,草色犹如梦里青。 南浦诗香流未歇,东家魂冷唤难醒。 当时园柳俱尘迹,惟有鸣禽尚可听。 注释 1. 留得:保留;保存。 2. 斯堂:这间屋子。 3. 万古名:永远的名字。 4. 江山:这里指自然景色,如山和水等。 5. 英灵:英雄的灵魂或精神。 6. 池光:池中的光线。 7. 吟边:吟咏的地方
春行 短帽轻衫步履迟,微暄天气乍晴时。 池融嫩碧消残冻,春剪新红缀旧枝。 岚翠滴衣堪入画,禽声到耳足供诗。 东风苦欲招人醉,频掉桥西卖酒旗。 注释: 1. 短帽轻衫步履迟:穿着轻便的帽子和衣服,脚步缓慢地行走。 2. 微暄天气乍晴时:微暖的天气刚刚放晴的时刻。 3. 池融嫩碧消残冻:池水融化了嫩绿的冰雪,消除了寒冷。 4. 春剪新红缀旧枝:春天用新的红色剪枝装饰旧的树枝。 5. 岚翠滴衣堪入画
【注释】 尤:怪罪;怨:怨恨。五穷:指社会贫困,生活困苦。九转无丹: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别自全:自己保全自己。游食:指不务正业而游荡。力耕:勤劳耕种。霜华:白发。荏苒:同“荏染”,形容鬓发由黑变白。 【赏析】 《述怀》这首诗写诗人对现实的愤慨不平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向往。 一、二句说:“不敢尤人敢怨天。”怨是不满,是愤慨,也是抗议。怨天,是说时运不济,世道黑暗。不敢怨人,是因为自己地位低下
春晓雨 破晓檐花未放乾,披衣和梦倚阑干。 酿成苔晕地犹湿,老尽莺声风正寒。 无客醉敲金镫响,有人睡怯翠衾单。 牡丹一夜成消瘦,下却珠帘不忍看。 注释: 1. 破晓檐花未放乾:破晓时分,屋檐上的花朵还未完全绽放。 2. 披衣和梦倚阑干:起床后穿上衣服,靠在栏杆上进入梦乡。 3. 酿成苔晕地犹湿:雨水让地面的苔藓颜色更加明显,显得湿润。 4. 老尽莺声风正寒:春风中传来莺鸟的叫声
【注】隐怀:隐居不仕,寄情山水。 样不趋时合便休,都将往事付东流——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将往日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等都像流水一样抛弃了。 眼看浮世自今古,迹与孤云同去留——看那世间的人们,从古到今都在不停地忙碌着奔波着,就像我一样,虽然也有足迹,但和那些飘荡不定的白云没有什么两样。 泉石定非骑马路,功名不上钓鱼舟——泉水清冽的地方一定不是用来骑马奔驰的路,功名利禄也决不是靠垂钩钓上来的
诗句: 两袖春风一杖藜,等闲踏破柳桥西。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的情景。"两袖春风"形容诗人春风满面,充满生机;"一杖藜"则是指他手中拿着拐杖,显得从容不迫。"等闲踏破"说明他走得非常轻松愉快,毫不费力地就走到了柳桥的西侧。 译文2: 我带着春风走向湖边,用藜杖行走,轻松地踏过了柳桥。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人以春风为伴
李修伯山居 俗子自不到,幽扉何必扃。 苔衣和月卧,山雨杂泉听。 有发徒斑白,无名入汗青。 未应闲此事,尚可扫玄经。 注释: 1. 俗子自不到:普通的世俗之人无法理解或欣赏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 2. 幽扉何必扃:既然已经选择在深山之中隐居,何必还要关闭门户呢?"幽扉"指的是山中隐秘的小门,"何必扃"是说不需要上锁。 3. 苔衣和月卧:指山中的苔藓与月亮相伴,形成一幅宁静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