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民
李修伯山居 俗子自不到,幽扉何必扃。 苔衣和月卧,山雨杂泉听。 有发徒斑白,无名入汗青。 未应闲此事,尚可扫玄经。 注释: 1. 俗子自不到:普通的世俗之人无法理解或欣赏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 2. 幽扉何必扃:既然已经选择在深山之中隐居,何必还要关闭门户呢?"幽扉"指的是山中隐秘的小门,"何必扃"是说不需要上锁。 3. 苔衣和月卧:指山中的苔藓与月亮相伴,形成一幅宁静的画面
【注释】 游凤栖寺:游览凤凰栖息的古寺。凤栖,指凤凰山麓的一座寺庙名。 莲宫:佛教语,指佛殿或僧舍。新绕:重新围绕。绿杨堤:绿柳成荫的堤岸。 欲谈世事佛无语:想要谈谈世事,却觉得佛也无言可答。 不管客愁禽自啼:任凭我客愁满怀,鸟儿却自在地鸣叫。 苔滑空廊妨散步:因苔藓滑腻而妨碍在空廊里散步。 尘昏老壁失留题:因为尘埃昏暗了墙壁上的痕迹而无法留下题诗作画。 邻家种:指与邻家共同耕种菜园。 甲
【注释】 初夏访刘道士:初,开始。刘道士,即刘玄静(生卒年不详),字道真,东晋道教上清派著名人物。隐居于茅山。曾与陶弘景交游。 白云随杖履:指云朵仿佛是随着拄杖行走的。 伴我到山房:伴,跟从;我,作者自己。山房,指刘玄静在茅山所建的住所。 暑薄疑天别:天气渐热时,仿佛天空也分离开似的。 林深见路长:在树林深处,路显得更长了。 术芝皆道味:指刘玄静所修习的道教法术和方药都有其独特的风味。
秋晚 暮色入江郊,霜风两鬓毛。 笛声吹月落,诗兴挟秋高。 谢绝南柯蚁,留连左手螯。 孤灯竹窗底,危坐一歌骚。 注释: 1. "暮色入江郊":傍晚的光线照进江郊。 2. "霜风两鬓毛":秋风凛冽,使两鬓的毛发变得疏松。 3. "笛声吹月落":夜晚的笛声伴随着月儿的落下。 4. "诗兴挟秋高":随着秋天的到来,诗人的诗兴也随之高涨。 5. "谢绝南柯蚁":诗人拒绝像那些蚂蚁一样虚度时光。 6.
道逢过军投宿山寺 在旅途中遇到军队,他们选择投宿在这座山寺里。 穷途欲焉往,薄暮此相投。 我身处困境,不知该向何处去,傍晚时分来到这里投宿。 蟋蟀数声雨,芭蕉一寺秋。 窗外传来蟋蟀的叫声,仿佛是几声细雨,而那芭蕉树已经挂满了秋天的叶子。 乡关来枕畔,时事上眉头。 故乡的景致就在眼前,而我的心思却总是被时事烦恼所困扰,让我无法平静。 长叹为僧好,今逢更说愁。 我曾感叹做和尚的生活多么宁静美好
《春行》 东风物物新,花外步清晨。 蕉叶卷舒雨,鸠声问答春。 园林三月景,诗酒百年身。 试数交游侣,如今有几人。 注释: - 东风物物新:东风带来了万物更新的气息。 - 花外步清晨:在花丛之外,踏着清晨的露气散步。 - 蕉叶卷舒雨:蕉叶舒展开来迎接雨水的到来。 - 鸠声问答春:黄莺鸣叫,好像在问春天的消息。 - 园林三月景:园林之中,三月的风景如画。 - 诗酒百年身:诗人以诗酒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孤标上人留宿 山僧留我宿,我亦似山僧。 香茗半瓯雪,寒齑一箸冰。 廊风响黄叶,壁雨暗青灯。 参透诗三昧,何须契一乘。 注释: 1. 山僧:山中的僧人 2. 留我宿:邀请我留下来住下 3. 我亦似山僧:我也像山中的僧人一样生活简朴 4. 香茗半瓯雪:茶水如同雪花般洁白 5. 寒齑一箸冰:菜饭如冰般冷清 6. 廊风响黄叶:走廊里的风吹动着黄色的落叶 7. 壁雨暗青灯:墙壁上的雨水打在青灯上 8.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语言清新朴素,意境清丽幽雅,情调凄婉动人。 第一句“日暮片帆落”,写诗人泊舟白沙渡时的情景。夕阳西下的时候,一片孤帆缓缓地降落下来,这是一幅很有情致的画面。诗人用一个“落”字,生动而具体地写出了夕阳西下、残阳如血的晚景。 第二句“渡头生暝烟”,写诗人泊舟渡口时的情景。在暮霭沉沉之中,渡口升起了一层薄雾。诗人用一个“生”字,生动而具体地写出了暮霭初生的景色。这两句诗
晓行山间 【诗句】 出门谁是伴,只约瘦藤行。 一二里山径,两三声晓莺。 乱峰相出没,初日乍阴晴。 僧舍在何许,隔林钟磬清。 【译文】 我独自一个人走出家门,只约瘦藤同行前往。 行走在一二里的山路上,耳边传来两三声清晨的鸟鸣。 乱石峰峦时隐时现,初升的太阳忽明忽暗。 不知僧人的住处在哪里,只能远远听到隔林中悠扬的钟磬声。 【赏析】 本诗是宋代诗人真山民所作《晓行山间》中的首句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君:你。烛光红照:指蜡烛的火焰映着酒席的红色。腊:这里指农历十二月,也泛称岁末。带:腰带。愁吟:忧愁地吟诗。笑:笑容,欢乐的面容。岁华催:岁月流逝。 【译文】 今日是除夕之夜,你能不能为我设宴来? 蜡烛的火苗映红了席上的红毡,酒杯里的绿波摇动着杯柄。 腊月里我愁思满怀地离去,春光中她的笑容又回到我身边。 我们看着彼此都健在,不必管那岁月匆匆地过去。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