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诗句释义与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一 叹仰流通": - 关键词:金刚、随机无尽、颂、叹仰流通。 - 注释: - “金刚”通常指坚固不可摧之物,这里象征佛法的至高无上和坚定不移。 - “随机无尽”意味着佛法无边无际,随时都能显现其真理。 - “叹仰流通”表达了人们对佛法的赞叹和敬仰,以及其广泛传播和影响。 - 译文:赞颂佛法如同坚硬无比的金刚,其深邃无边,随处皆可显现真理。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一首佛教经文,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应化非真分:这是佛祖在《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所说的一种境界。即佛祖的教化,并非是真正的佛法,而是佛祖自己的一种智慧和理解。 有为皆梦形:这里的“有为”指的是人世间的一切行为,而“梦形”则是指这些行为只是虚幻的存在,如同梦境一般。 颠倒执三生:这里的“颠倒”指的是颠倒是非,而“执三生”则是指执着于前世和来世。 善财不费力
这首诗的译文是: 无相中为人,天鼓发音声。 汝等诸天人,昔为地狱身。 注释解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这是佛教经典《金刚经》中的一句话,意为佛陀在无边的智慧之中随机应变,教化众生。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这是佛教用语,表示佛菩萨的教化不是真的,而是虚幻的。 无相中为人,天鼓发音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没有形体的世界里,人们能够听到天鼓的声音。 汝等诸天人,昔为地狱身:这句话的意思是
【注释】: 应化,佛家语,指佛的教化。 难保岁寒心,至道只如今:难以保持岁寒不凋之心(意指保持纯洁),现在的佛法才是最高的真理。 知命愁难入:知道天命的人,忧愁也不易被感动;无私祸不侵:没有私心和怨恨的人,灾祸也不会侵害他。 【赏析】: 此为金刚经第三十二品中的一段。这段文字的意思是:真正的佛法不是随缘而生,也不是随缘而去,而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超越了一切的世俗,包括人的生命、情感、思想等,所以
注释: 1.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一首佛教经文,歌颂了佛法的伟大和无限。 2. 其二:这是这首诗的第二部分。 3. 叹仰流通:赞叹并流传下去。 4. 钦闻如是经:听到这样神奇的经文。 5. 遍吉示知音:普渡吉祥,向有缘之人传递智慧。 6. 天上及地下:天上人间,无论哪里。 7. 尽属法王心:全部都属于佛法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佛教经文,歌颂了佛法的伟大和无限
注释: - 金刚随机无尽颂的第三部分,感叹和仰慕流通。 - 同心:大家心志相同。信受:信仰并接受。 - 万行俱圆就:万行的修行都达到了圆满的程度。 - 一道:指一种方式或途径。众生:所有的众生。 - 誓愿弘慈救:发誓愿为一切众生广施慈悲,拯救他们。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深信仰和对众生的深深怜悯。他坚信佛法是无尽无尽的,只有通过修行,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清净和智慧。他相信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四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七宝岂齐经,福多不离心。 心心心是佛,何处更堪寻。 【赏析】: 这首诗出自佛教的《金刚经》。《金刚经》是般若类经典中的重要文本,它讨论了“空”的观念和对悟性和觉悟的追求。诗中的“应化非真”意指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而“心心心是佛”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觉悟才是通向佛性的真正道路。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于现实虚幻的哲学思考,并强调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一: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真见实不见,当台镜中面。元是本来人,不著求方便。 金刚随机无尽颂:是《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颂文;“随机无尽”即随缘无碍之义。 其一:指《金刚经》第一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章》。 “知见不生分”:意谓悟到“知见不生”的境界,就是对一切分别、取舍皆无所执着,即“当台”,也就是当体。 “真见实不见”:意谓真正悟到见性的本源后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五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法应如是解,即佛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其馀休捏怪,即不要执着于妄想。六臂任三头,即心无障碍,六根清净,任持三头,即身、口、意三业圆满。一心无变坏,即一心不散乱,万缘放下,无有变异。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修行与理解的,强调了真正的理解和修行应该基于对佛法的正确理解和实践。首先,“法应如是解”,即我们应该以佛所说的佛法为指导,理解万物的本质
【注释】: 应化即非真,高山水底行。 有情皆是妄,无妄胜南能。 “应化”是佛教用语,指佛菩萨应化身于世间,随缘教化众生。“高山水底”是说佛菩萨在高山水底修行。 “有情”是佛教用语,泛指六道众生。“妄”是虚妄的意思。 “无妄”是佛教用语,指不生不灭的真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玄奘法师所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一段偈文。 此诗首句“应化即非真”,是说佛菩萨应化身而存在,但又不是真正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