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颂金刚经之“无尽颂”中的第三篇,全诗共三十二句,每句七字。前六句为起句、承句、转句、合句四组,分别以“劈开”“金点”“灿烂”“分明契”作结。最后两句,诗人从金刚经的字面意义出发,指出“金点”即指佛家所讲的“五蕴”,而“灿烂烁光辉”则是指佛家所讲的“五智”。 【答案】 诗句译文:打开《金刚经》第一至第六品,每一卷都是“劈开三十二,金点琉琉器。”《金刚经》的第一至第六品
周匝无馀不著言,未离竺国意光圆。 廓然无圣谁饶舌?万古腾辉世莫传。 注释:周围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离开过印度,所以佛光显得圆满。 这样廓然开朗,没有圣人的言语可说,谁能说呢?万古流传的光辉,世间人无法传述
【注释】 焦琴,古琴名。月下:月夜。听:欣赏。露柱:指用露水滴成的琴柱。知音:懂得音乐的人。侧耳:形容倾听的样子。松阴:即松影。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人在月夜之下,听到琴声,感到仿佛有知己在旁聆听。而世人则不理解这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诗人对这种庸俗的趣味表示鄙视。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叹仰流通”:这首诗是第六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赞颂之作。 “焦琴月下听,露柱却知音。”
【注释】金刚:指佛。随机无尽颂:佛经名,是大乘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二:指第二。 【赏析】这首《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偈语,表现了佛对众生的慈悲心。诗中以金轮比喻佛位,以信力比喻般若智慧,以通达为乐,都体现了佛法的精神。 “结实分主”:结集、传承的意思。 “能执般若锋”:执持般若的智慧。 “发信力难穷”:发出般若智慧的信力无穷。 “岂羡金轮位”:不羡慕佛的王位。 “只乐佛心通”
【注释】 1. 叹仰:赞叹。 2. 流通:流传,传播。 3. 共喜免竛竮:众人欢喜,免去了争斗。 4. 超越生死名:超越了生死的名利。 5. 将虚却作实:用虚无来代替实际。 6. 以平报不平: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公平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诗。诗人以金刚般坚强的毅力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世间万物进行着超然物外的评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四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绿绮霜前奏,妙音无不透:绿绮指古代的乐器,霜前即指清晨霜降之前。奏是演奏的意思。这句诗描述的是美妙的音乐在清晨被奏响,其声音穿透力强,无所不入。 2. 凡夫入耳通,禅家为有漏:凡夫是指普通人,入耳通指的是音乐直接进入人们的耳朵,有漏则指佛教中说的“有漏”状态,即人有烦恼、欲望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能听到这美妙的音乐
【译文】 曲终人不见,惟日面月面。 尽是龟毛布,漫却琉璃殿。 【注释】 (1)“金刚”:指佛法。“随机无尽颂”:即《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这是唐代高僧惠能所作的一部极为重要的佛教经典,它以“般若”为核心,阐述了般若性空的理论,并由此展开了禅宗的修行方法。 (2)《金刚经》有《妙法莲华经》译本和《大乘起信论》、《金刚般若波若经》译本,后者对后者影响较大。“叹仰流通”句,意谓此经在唐朝得到广泛传播
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八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作,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鼓是两头皮: - 字面解释:此处“鼓”可能指一种乐器,即“锣”,而“两头皮”指的是锣的两部分。 - 深层含义:比喻事物的本质或核心部分容易被忽略或掩盖在表面之下。 - 赏析: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注意本质而非表象
【注释】 金刚,佛家语,指坚固不坏之体,喻指佛法。无尽颂,即无量颂。其三,是《无尽灯颂》中的第三篇。应化,指佛在世间现身教化。非真分,即非真实分际。第三十二,是《无尽灯颂》中的第二十二篇。应化,指佛在世间现身教化。非真分,即非真实分际。纤尘,微小之尘土。茎草,即草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赞佛法无边、法界平等的诗作。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佛法无边无际的特性和对世间万物平等的观念表达出来。
【注释】: 易开(yì kāi)终始口,会理休分剖:易,改变。终始,始终。口,喻言说。“会”同“慧”,指智慧。分剖,剖析。休,不要。 照镜失却头:比喻执迷不悟的人。 引惹(yǐn rě):招引、挑拨、挑逗、诱惑。 波波走:波涛汹涌。 【赏析】: 此诗为《金刚经》第三十二品中的一节。全篇以三十二品中之“应化非真”为例,阐述佛家“应化”与“真实”、“幻化”的学说。诗中以镜子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