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见实不见,当台镜中面。
元是本来人,不著求方便。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一: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真见实不见,当台镜中面。元是本来人,不著求方便。

金刚随机无尽颂:是《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颂文;“随机无尽”即随缘无碍之义。

其一:指《金刚经》第一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章》。

“知见不生分”:意谓悟到“知见不生”的境界,就是对一切分别、取舍皆无所执着,即“当台”,也就是当体。

“真见实不见”:意谓真正悟到见性的本源后,就彻底看破一切相状,而无所谓见与不见,这就叫“真见”。

“真见”:指“真如”。“真如”是佛性之异名,是诸法的真实本体,故称“真如”。

“实不见”:指“自性”、“本性”等等,也是诸法的真实本体,故称“实不见”,“实”就是真实、真实不虚的意思。

“当台镜中面”:《大乘起信论》:“若人于镜中观像,则不能见身之影。”此句意谓悟到“真如”的本体,就像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像一样清晰明白,而不会迷失自己本有的形象。

“元是本来人”:意谓本来就是本来面目的人,即“真我”。

“不著求方便”:意谓不要执著于外在的修证方法。

“方便”:佛教语,意为修行方法,如禅定、念佛等。

【赏析】

这首诗是《金刚经》中的一段偈语,其大意为:“真见实不见”,是指悟到了真如(即佛性)的真实境界后,对于一切相状都没有执着和分别。“真见”是指真如本身没有固定的形相,因此无法被认识或分别。“当台”则是说,当人们真正地认识了这个本体后,就可以像站在高台上一样看得很清楚。而“实不见”则是指这个本体本身并不需要被认识或分别。所以,当我们能够领悟到此理时,就不会再迷失自己本来的面貌了。

这段偈语的意思是说,真正的悟道者是不会迷失自己本来面目的,因为他已经认识到了一切相状都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幻的。这种认识使他超越了世俗的偏见和执着,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只有在真正理解了佛性的真实境界后,才能超越世俗的偏见和执着,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修行方法和形式,而要注重内心的修炼和提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