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三: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世间的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自性。而我们对此却执为实有,这就好比在梦中看见一个幻象,以为是真的,而当清醒后发现那不过是梦而已。 信知如是是: “知道”就是“了解”。“如是是”就是对这种无我、无常的认识与体验。 是: 此句中的“是”,是佛教用语,意指事物的本质或自性,也就是空性的意思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八”:《楞严经》说金刚是无上正等正觉,能随机变化。无尽颂是《大般若经》中的一种文体。“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即无法分得一个分数。 “不觉误随车”:意思是没有觉悟的人,就像被车所带动一样,不知不觉地跟着车子走。“迷己为他家”,迷糊了自身,把自己当成了别人的家。 “指南却作北”:指南针的指针指向南方,但是人们却把它当成北方。“妄意绕天涯”,胡乱地想着要绕到天涯海角去。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金刚随机无尽颂中之真谛探索 1. 原文阅读 2. 译文对照 3. 注释详解 4. 诗歌赏析 5. 创作背景与影响 一、原文阅读 《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是释印肃的作品,本页面提供该诗的原文翻译和赏析。释印肃为唐代高僧,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修行者的内心体验。在这首诗中,诗人探讨了“言说”与“真实”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二
【注释】 南岳:指五岳之一的衡山。天台:指五岳之一浙江天台山。入鼻:进入鼻孔。分际:分别。 【赏析】 本诗是一首禅宗的公案,是一则著名的禅机故事。所谓“禅机”,是指禅宗所说的机锋、机要、机用等。禅宗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顿悟真理,而机锋就是在这种顿悟中出现的重要契机。禅宗的机锋,往往以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来表达其内涵,让人在瞬间悟道。这首小诗,通过一个问答的形式,展现了禅宗机锋的特点。
【注释】 1. 金刚:梵语,意为“空”、“非有”。随机无尽颂的第四首,以佛性为题,即“法身”与“报土”相统一。此诗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是佛的化身。 2. 如是□些些:佛教用语,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和佛性中的无明、烦恼等。 3. 翠竹:指竹子,常用于比喻清雅、高洁的品格。 4. 黄花:菊花,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德。 5. 打鼓弄琵琶:形容人们欢乐地唱歌跳舞。 6. 还我一会家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七:这是一首关于佛法的诗,表达了对佛理的理解。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 只知闻信马,髑髅遍天下:这里指的是诗人只知道通过听闻佛法就能理解佛法,而不知道如何去实践佛法。髑髅(tu lu)遍地都是,形容了佛法无处不在,但人们却常常忽视。 是他无不知,忙忙浑昼夜:这里的“是他”指的是佛法,是所有众生都应学习的真理和法门。诗人认为
注释: -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一首佛教经文,描述了佛陀的教诲。 - 无法可得分:无法理解佛陀的教诲。 - 迦叶金襕外:迦叶是佛陀的门徒,他穿着金襕袈裟,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悟性。 - 多少人不会:有多少人不能理解佛陀的教诲。 - 应以色求我:应以物质来追求我(指自我)。 - 不妨沦劫背:不妨沉沦到极乐世界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佛陀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画面。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于佛陀教诲的领悟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一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佛得菩提法,然灯默不答。 妙理还周匝。无法可得耶:妙理还周匝。无法可得耶。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之一。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叹一尊佛像来表现禅宗的教义,以“妙理”指佛教所讲的宇宙万物皆为空性的道理,“妙理还周匝”意谓佛法无边无际,无所不在。作者用“金刚随机无尽颂”,将佛法与佛像巧妙结合。 首联“佛得菩提法,然灯默不答”
【注释】 金刚:佛家语,指坚固。随机:随缘而遇,即无固定规律可循。无尽颂:即《金刚经》。第二十二:指“无”字的笔画为十二划。 【赏析】 这是一首颂诗,颂扬佛教教义。诗的前两句赞颂了佛陀对佛法的精辟论述。后两句颂扬了佛陀的禅定功夫,并进一步颂扬了佛教禅宗的教义。 这首诗的大意是:佛家认为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没有固定的、永恒的东西,因此说:“无法可得分”,意思是一切都是无常的、相对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的一首颂诗。此篇主要写悟道后的心境。全篇以“自承当”为纲,分三层来写:第一层是烟村三月雨,物物皆相许;第二层是只欠自承当,显露堂堂底;第三层是更上一重天、更超一重地。 首句“烟村三月雨”,起笔即用烟村、三月和雨三个意象构成一个朦胧的境界。烟村,指乡村。三月,春之始。雨,即佛家所说的缘起性空法雨(因缘所生),也就是一切万物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