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村三月雨,物物皆相许。
只欠自承当,显露堂堂底。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的一首颂诗。此篇主要写悟道后的心境。全篇以“自承当”为纲,分三层来写:第一层是烟村三月雨,物物皆相许;第二层是只欠自承当,显露堂堂底;第三层是更上一重天、更超一重地。

首句“烟村三月雨”,起笔即用烟村、三月和雨三个意象构成一个朦胧的境界。烟村,指乡村。三月,春之始。雨,即佛家所说的缘起性空法雨(因缘所生),也就是一切万物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这里,诗人将“烟村三月雨”作为悟道的缘起条件提出来,说明悟道必须从这一境界开始。

次句“物物皆相许。”这一句是对上一句的具体化和深化。烟村三月,万物萌动,春意盎然,此时此地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但美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值得珍惜的,只有值得珍惜的东西才是美好的。在这里,诗人提出了“物物皆相许”的问题,这是对悟道前的认识的一种否定。在诗人看来,悟道之前,人们往往被眼前的现象迷惑,只看到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狭隘的,也是不深刻的。悟道之后,人们就会明白,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有其内在的联系,都是互相关联的。因此,只有全面地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的实质。这也是悟道后的一种心境。

诗人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只欠自承当。”这个问题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在悟道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疑惑:既然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而生的,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接受这一切呢?或者说,我们是否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世间的一切呢?在这里,诗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在诗人看来,悟道并不是要求人们接受世间的一切,而是要求人们在悟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探索,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诗人用“显露堂堂底”作结。这个词语出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说,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这里,诗人将“显露堂堂底”作为悟道后的一种境界提出来,说明只有在悟道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整首诗通过烟村三月雨、物物皆相许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悟道后的心境。诗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揭示了悟道的真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