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语,其内容为:菩提元等平,摩尼一颗明。非色非非色,了自本无名。 我们来逐句解析诗句的含义和背景。 第一句:“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二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指佛祖的教诲如同金刚般坚固、永恒,且无始以来都未曾间断过。这里的“颂”是一种诗歌形式,用以赞美佛祖的教义。 - “其二”:这表示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部分,共有四十二章
诗句释义: - 善道自然生:善行如同自然而然地生长。 - 万里体中行:在漫长的道路上行走。 - 慈悲兼惠施:具有慈悲之心且能广施恩惠。 - 念念我无能:每时每刻都在反思自己的不足。 译文: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四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行善如自然生长,无始无终;在漫长的道路上,以慈悲之心,行善施恩,不断自省,发现自身之不足。 注释: -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一首关于修行的诗歌
净心行善之颂 释印肃以金刚随机无尽颂之《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描绘了世间万象,春回大地的生机勃勃。诗中,“暖律潜消冻”一句,以暖阳融化寒霜,象征着善良之心可以消融世间一切苦难。而“万国春风动”则表达了随着温暖之风的到来,各国各地都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善良与和谐能够跨越国界,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田。 “柳上一声莺”,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其中柳枝轻摇,鸟儿鸣唱
诗句原文: 春池夜长萍,浮生岂暂停。 解说千古事,到老也无成。 注释解释: - 春池夜长萍:春天的池塘晚上水面上漂浮着浮萍,形容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 - 浮生岂暂停:人生的浮沉无常,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某个状态或成就里。 - 解说千古事:通过解读历史事件来说明人生短暂和变化无常。 - 到老也无成:即使到了晚年,也可能一事无成,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技巧和语言表达,以及评价文学作品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内涵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等,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释慧能,是禅宗六祖之一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一: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世界须弥主,法身遍寰宇。 拄地复撑天,切忌知人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经文,描述了佛的无量无边的功德和智慧。 "世界须弥主,法身遍寰宇":这里的"世界"指的是宇宙,"须弥"是梵语,意为大地,"主"是指主宰,这里指的是佛。佛的功德无边无际,他的法身无处不在,覆盖了整个宇宙。 "拄地复撑天":这句话形容佛的力量强大,可以支撑天地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七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但知行好事,好事不如无。 金刚元是铁,秋至雁衔芦。 译文: 只是知道做一件好事,但是好事却不如不做。 金刚原本就是铁,到了秋天大雁就会把芦苇叼走。 赏析: 这首诗以金刚、行好事、秋至等关键词为线索,表达了人生的哲理。 “但知行好事”,这里的“好事”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善事,而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好事不如无”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做。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对《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动”等语的赞美。意思是说,佛菩萨的智慧,如金刚一般坚不可摧;而众生的心,则如流水一样,无始以来,绵绵不绝。 “相如玉片瑕,翳眼有空花”:这是用比喻的方式,形容佛菩萨的法身(即本来面目)与众生的妄想(即妄念、幻觉)之间的差距。相如,指汉赋大家司马相如
这首诗是唐代玄奘法师所作的《金刚经》偈颂之一,表达了佛法的平等与真实。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释: 第1句:“是法无高下” 注释:这里的“法”指的是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善、恶、美、丑等。“无高下”表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2句:“纯一非昼夜” 注释:这里的“纯一”指的是纯粹和单一,即没有杂念和差别。“非昼夜”表示这种纯粹和单一的状态是永恒不变的,不分白天或夜晚。
【注释】 我:指诗人自己。消息:音讯,信息。 却(cuì):同“摧”,毁坏。成心病:即成心疾,即因思而致病。 【赏析】 这是唐代诗僧贯休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诗人在禅定中,由于心念不散,不能忘情于世,因而无法得道成佛,反而成为心理障碍,成了心病。 前两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后两句则是对第一、二句的解释和说明。前两句写自己因心念不散,不能忘情于世,以致不能修道成佛,只能成为心病。第二句说参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