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八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译文 蹈雪也要前行,不是听巴歌。 见到本来面目,雪曲难以和唱。 注释 1. 蹈雪也须过: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要坚持下去。 2. 不是听巴歌:并非为了娱乐或消遣而听歌,而是有更深刻的意义或目标。 3. 见本来人:指看到事物的真实本质或人的本性。 4. 雪曲:此处可能比喻某种艺术或情感表达,与“和唱”相对应。 5. 应难和:难以和谐地融合或配合。 赏析
【注释】 1. 金刚:指禅宗祖师。随机无尽颂,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佛的教法,即不要执著于色身、声闻、缘觉等世俗之物,要超脱世俗物欲;“生其心”是修行的方法。无尽:佛教语,意谓无边无际,不可穷尽。 2.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本篇是第二部分,“离色”是指不要执著于物质形相,“离相”是指要远离一切名相分别。 3. 头头:处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
【注释】 荣辱,指名利。空中响,指名望和地位。迷真:指追求虚幻的名望和地位。逐妄想,指追求虚妄的欲望。观其所由来,尽属虚捞攘:观照它们的原因,都是虚假的攀比争斗。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中用“金刚”比喻佛祖,以“无尽”颂之,表明佛法无边无际,广大无边,无穷无尽。诗人认为,人世间一切荣辱、功名、利禄都如空中的响声,虚幻飘忽,都是人们追逐名利、攀比高下的结果
这首诗是《金刚随机无尽颂》的第一首,也是其中的第二十一首。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色相因缘的离和真智慧的明。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色相因缘离 - "色相因缘"指的是物质世界的形态、色彩和性质等现象。在这里,"色相因缘"被用来指代物质世界的种种形式和属性。"离"则表示这些现象与它们的本质或本源之间的分离。 2. 须明真智慧 - "须明"意味着必须明确,"真智慧"指的是真正的智慧、理解或觉悟
这首诗的原文和注释如下: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三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如来言具足,切莫外驰逐。 当体即无馀,曹溪留一宿。 注释: 如来言具足:如来(指释迦牟尼佛)是佛陀的称号,表示佛陀已经圆满成就一切功德。具足,意味着佛陀具有所有必要的条件和特质,包括智慧、慈悲、力量等。 切莫外驰逐:意思是不要追求外在的东西,也不要追逐其他事物。外驰逐可能是指对物质世界的迷恋或对名利的追求。
诗句翻译及解析 第一句: 关键词: 金刚、随机无尽颂 注释: "金刚"在佛教中通常指坚固不可摧毁的力量,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法的坚固与不可侵犯。"随机无尽颂"是一种赞美或歌颂的诗歌形式,用以表达对佛法的赞美和推崇。 第二句: 关键词: 法界、通化分 注释: "法界"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所有事物存在的总称或范围。"通化分"可能指的是一种将佛法普及到每个角落、渗透到每个人心中的修行方式。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七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不辞山路远,要见唐朝面。 对面也不识,谁知者方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佛教徒朝圣的诗。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修行人的虔诚、执着和对佛法的渴望。 第一句“金刚随机无尽颂”,意味着这首诗歌是无尽颂的一种形式,旨在表达佛法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道理。 第二句“不辞山路远”,意味着修行人不怕道路遥远,愿意长途跋涉去实现自己的修行目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潭容万像沉,识水悟心深”,这是说:那深邃的潭水,容纳着无数的景象,而你(我)能够洞悉其中的道理和内涵,领悟其中的真谛和智慧。潭水的意象在这里是象征性的,它代表了深邃、广阔、包容、智慧等特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此题考核概括作品的内容要点能力,这是诗歌赏析的常规题型,要求考生对诗歌中展现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观点立场等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中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 (1) 大千堆七宝,不及黄头老。大千堆七宝,指佛教中所说三千大千世界
金刚随机无尽颂·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落花随流水,刘阮曾拈起。 吃下这桃花源,尚未悟真如理。 诗词原文: 落花随流水,刘阮曾拈起。 注释: 落花:指飘零的花瓣,随风流转。刘阮:古代传说中的两位仙人,此处代指世俗之人。曾:曾经。拈起:拾起、捡起。 译文: 如同飘零的花瓣随流水逝去,那些曾经在世间寻觅真理的人,也不过如此。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