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下面是这首诗《颂古九十八首 其八十三》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镜含世界几千春,非相非形假立名。 - 释义:镜子包含了整个世界的岁月,它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被赋予一个名字。 - 赏析:这里以镜子为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迁,镜子只是反射出世间的景象,而非实体的存在。 汩没未尝离镜体,怜生谁合饮光人。 - 释义:虽然时间悄然流逝,但从未真正离开过镜子的本体,那些被时间所遗忘或忽略的生命
不识是真识有心,“不识”指的是不认识、不了解;“是真”表明这是真实的、本质的;“识心”即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求人”则表示不依赖外界的帮助或指导。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并附上相应的译文和注释: 1. 不识是真识有心:表达了一种对自我认识的探索,强调了通过内省和自我理解来认识真实自我的重要性。 2. 识心遍处不求人:意味着通过自我洞察,人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需依赖他人。 3.
【注释】 释梵天帝:佛,梵文Buddha的音译。梵天是佛教神话中的天神,帝是指皇帝,这里指释迦牟尼。“释梵天帝”指释迦牟尼佛。宝冠履地:指佛陀的法身像。宝冠,指佛像头上的宝珠,表示佛的崇高地位。履地,指佛像坐在莲台上,脚踏在莲花上。华严:指《华严经》,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不诵华严”意谓不读《华严经》。“佛不富贵”:指佛的修行目的不在于追求世俗的财富和享受。 离四句非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行七个字,共四句。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一拨眉毛露眼睛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画面,描绘了一个人物的面部特征。其中,“一拨”指的是轻轻一拨的动作,“眉毛”指的是眉毛,“眼睛”指的是眼睛。整句的意思是:轻轻地一拨眉毛,就露出了眼睛里的神采。这里的“露眼睛”可能是指人物的眼神中透露出某种情感或态度。 - 只伤底许没瞳人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遗憾或惋惜的情绪。其中
注释:用大的秤无法衡量,用小斗也无法装满。无量劫就是现在,无不是心印的印证。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的诗,以比喻和典故赞美了佛教的无边无际和无所不在。首句“大秤秤不起”意寓着佛法的博大精深与广大无边,无法通过任何手段衡量;次句“小斗量不尽”则表示佛法的无穷无尽,无论怎样度量都无法完全装下。最后两句则是直接表达了对佛法的赞扬,称其为心印,意味着佛法是心灵深处的烙印,是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是无法改变的
注释:哪里的云雾不是山峰,隐藏着锋芒难以论说。雪峰山还未完全展现玄沙意,惹得村人又一个接一个。 赏析:这首诗以“云”和“雪峰”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诗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独特的规律和道理,不必过于追求表面现象。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善于观察、思考,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寓意深刻,是一首很有哲理性的诗作
诗句释义:令导禅和翠微峰,铁壁铜墙路不同。遥指双林是归处,至今犹尚鬼儱通 诗词原文: 令导禅和翠微峰,铁壁铜墙路不同。 遥指双林是归处,至今犹尚鬼儱通。 译文: [1] 引导到禅宗的和翠微峰,铁壁铜墙的路径却不相同。 [2] 远远地指向双林,那是回家的地方,直到现在它仍然保持着神秘与幽静。 注释: - 禅和翠微峰:《颂古九十八首》中多次出现“禅”
释义:龙济大师的云雨法雨,普施众生,无论是圣贤还是凡夫,没有谁能与他相比。 能掌握地藏菩萨的无空印,才能圆满成佛,不再有疑虑。 注释:颂古九十八首 其八十二:这是一首关于龙济大师的赞美诗。龙济大师是唐朝的一位高僧,他在修行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龙济禅师。这首诗赞扬了龙济大师的智慧和慈悲,他能够普渡众生,使圣贤与凡人平等。他能掌握地藏菩萨的无空印,即“不空印”,这是地藏菩萨的一种特殊能力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含光知有庵中主,提起油瓶应不疑 - 注释:在庵中居住的人具有智慧。 - 译文:知道庵中有主人存在时,提起油瓶不会感到怀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禅意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诗中的“含光”指的是内在的光明与智慧,而“知有庵中主”则暗示了这种智慧是内在的,不需要外界的认可或者怀疑。“提起油瓶应不疑”则是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坚定和自信
【注释】: 家不破兮人不亡,设机不应转郎当:意思是说,国家不会灭亡,人民也不会被杀害,就像设置的机关一样,不会转动。 龟毛拂子呵呵笑:意思是说,像乌龟身上的细毛那样柔软,用来拂拭东西时发出的声音。 六月炎天好大霜:意思是说,六月炎热的天气下,却有一场大霜雪。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诗中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国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康比作“设机不应转郎当”和“龟毛拂子呵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