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这首诗是《金刚经》的“无尽颂”之一,其四为“得福胜河沙”。诗中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无为”的理解。 诗句释义: 1.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四”:这是《金刚经》的第四部分,名为“无尽颂”,是对佛教教义的阐述。 2.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这里的“无为”指的是不造作、不强求,而“福”则是指福报。整句意为:无为胜过了福报。 3. “得福胜河沙”:“河沙”在古汉语中常用来表示数量极多
【注释】 ①山云:形容山中的云雾。昨夜雨:昨天晚上下的雨,指昨夜的一场春雨。 ②檐头:屋檐下。滴滴:形容雨声。 ③寒山:泛指山中的树木,因为山中常有积雪而显得苍凉冷寂。拾得:佛教传说中的人名。 ④双双为伴侣:双双,一对对地,这里指树枝和树叶。伴侣,朋友,比喻恩爱夫妻。 【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是一首颂文,歌颂了佛祖如来的功德,其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颂佛之词。这首偈语是其中之一。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二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人天幸指迷,初机但受持。 庵园无滴漏,天晓始方知。 【赏析】 本诗以“金刚”比喻佛性,说人天众生虽因业因而迷于三途之苦海,但只要依佛的教导去修持、精进,便能获得解脱。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看法和态度:既肯定了佛法的普遍意义,也强调了修行者必须精勤不懈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plain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庄严净土分第十非身大莫寻,日落隔天阴。 露柱侵云汉,井是丈三深。 ``` 译文: 在这无尽的颂赞中,庄严净土是第十部分。除非是巨大的身躯,否则无法寻觅。当日太阳下落时,隔着阴云。 注释: - “非身大莫寻”:意指只有庞大的身躯才能寻找到。 - “日落隔天阴”:描述日落时分,天空被云雾遮挡的景象。 - “露柱侵云汉”:露珠如同柱子一样,侵入云层。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此题,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本题要求考生赏析“无为福胜分”一句,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考生可以联系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来赏析。“无为”即不妄为、不做非礼之事;“福胜”是福气胜过了一切;“分”是缘分、机遇。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不妄为福气胜过了一切的机缘。“无为福胜分”意思是说,人要懂得随缘,因为一切都是天注定的,自己无法强求。
注释:万物如同刍狗一般,无法凭借灵鉴来守住。 我尚且无法获得,那么又有什么可以成为我的呢? 赏析:这首诗是《金刚经》的第十一颂。它以“无为福胜分”为主题,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观念。诗中通过对比万物与灵鉴的关系,强调了无为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个人存在的独特看法,即个人的存在并不是由外物赋予的,而是由自己内心决定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是诗歌鉴赏的基础,鉴赏时要把握诗中重要字词的语表含义和语里含义,要联系全诗加以理解,同时注意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现效果。鉴赏时要注意抓关键词,如“真难见”“头头随物现”,这些词语是关键,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 译文:真正的清净境域难以见到,看见它不是真实的境界;真实境界看不见,只是随着万物的显现而出现。 注释
【注释】 1. 兰那是佛教中的修行者,这里指代修道者。 2. 行自周,即行走在周长的路上。周是佛教中的普贤菩萨名号。 3. 空手把锄头,意思是说修行者不用工具,直接用意念或心念去锄地。 4. 人从桥上过,比喻人们虽然经过,但并不停留;桥上的流水不因为人走过而改变,比喻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公案诗,通过描述一个看似矛盾的场景,表达了“一相无相分”的思想
【注释】 1.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二:金刚,指佛教的“如来藏”,即真如本体。随机无尽颂是禅宗公案中的一种,意思是说,一切法无固定自性,随缘生灭。 2.庄严净土分第十:净土宗认为阿弥陀佛居住于西方极乐世界,为众生所瞻仰和礼仰,称为“庄严净土”。此诗应为净土宗的作品。 3.曾无一法侵:指没有一点佛法侵入了心性。心外无心,意谓一切佛法都是从内心生出。 4.月冷空当午:形容月光清冷,照亮了正午时分的天空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三: 庄严净土分第十 庄严诸佛土,我道无门户。 清净表庄严,未达人多误。 “金刚”是佛经中对如来智慧的比喻,意指佛法的精深和奥妙。 “无尽”表示无边无际。 “颂”是一种诗歌体裁。 “庄严”是形容佛教徒修行时的心境或行为举止。 “净土”是指佛陀所居住的地方,即西方极乐世界。 “门”是通往某处的途径或方法。这里指通向净土的门径。 “清净”是形容心性纯洁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