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注释】 金刚:指佛教语,意即“如来”。随机无尽颂: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谛。此诗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一首偈颂,共四首,此处选其中的第四首。无得无说分:指一切言语都不得成立,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第七:指佛性。迷绳谓是蛇:《维摩诘经·观众生品》中有一段故事,维摩诘(即文殊师利)与五百比丘尼说法时,其中一位弟子问:“世间众生,各依所执,有我、有人、有众生……
注释: 溟鲲是大海的比喻,表示广阔的海洋。运不赊是指运转不停。大地就是大地上的万物。九万里指天空。依旧入芦花指仍像往常一样落入芦苇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阔与辽阔,以及生命轮回的无常。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感慨。 首句“溟鲲运不赊”,诗人以大海的广阔来形容生命的无限可能和时间的永恒。大海虽然深邃广阔,但它的运动却永不停息,象征着生命中的不断前行和追求。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八 无得无说分第七 解释:这是一首佛教诗,描述了修行者的境界。第一句“随处纳些些”,意为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不需要特定的场所或者时间。第二句“骑牛已到家”,比喻修行者已经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在,就像骑着一头牛回到了家中一样。第三句“堂前无影木”,指的是没有固定的修行场所,可以随时在任何地方修行。第四句“雪夜忽开花”,形容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就像冬天里的花朵一样在雪夜里突然绽放。
【注释】 依法出生分:指依照佛法的教义而生出不同的境界。 宝施三千界:佛经中,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对宇宙空间的一种划分,这里泛指世间万物。 住相终成坏:住相,即执于形相,拘泥于形象。 离相达无馀:即超越一切形相,达到空灵的境界。 此是空知解:这是对“空”的真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高僧惠能所作的一首颂赞佛性的诗。 第一句说佛法无边,如同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万象,都是依着因缘条件生起的。 第二句指出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二 无得无说分第七 - “金刚随机无尽颂”可能是一个引子或者序言部分,描述了某种神秘或高深的颂扬。 - “其二”和“第七”可能表示这是诗中的第二部分和第七部分。 2. 如来有说耶,声闻未辨邪 - 这里的“如来”指的是佛教中的阿弥陀佛,是佛法的化身。 - “有说”意味着确实有说法存在。 - “声闻”指的是小乘佛教的修行者
我们将逐句分析这首诗: 1.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四 2. 正信希有分第六 3. 取相便成非 4. 穷子不曾归 5. 宁自抛家业 6. 甘受野狐欺 我们逐句进行释义: 1. 金刚随机无尽颂 - “金刚”可能指坚固或坚硬如金刚石。“随机无尽颂”意指随性而发的赞美诗。 2. 其四 - 这是《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四个部分。 3. 正信希有分第六 - 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
【注释】 绣谷:山间幽深的山谷。花争发:形容百花竞相开放,色彩斑斓,争奇斗艳。七、八:指年岁,也泛指岁月,时间。错:同“措”,错过。伤嗟今古人:感叹古今人的命运多舛,时运不济。 【赏析】 这首《金刚随机无尽颂》,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描绘绣谷中盛开的鲜花、黄鸟的清越歌声以及人们伤叹古今人命运多舛的情景,来表达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首句“绣谷花争发”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绣谷
注释: 1.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佛经中的一句经文,意为“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如同金刚石般坚固不变。无尽颂则是对这种特性的描述,表示无穷无尽。 2. 其八:这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一篇,名为《正信希有分》。这里的第八篇是指这首诗。 3. 正信希有分第六:这表示这首诗的第六章是关于正信的讨论,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常罕见和难得。 4. 犹道不如归,归道不如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的看法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一 无得无说分第七:佛教语。意谓法无定相,随缘生灭,因缘具足而显现。“金刚”即指佛的本性,“无尽颂”指佛性无边无尽、无所不在的颂歌。“无定”指法无定形,“圆成”指法圆满成就。“个里”指心中,“无言”指无所说;“圆成无缝塔”意指佛性圆融圆满,如同没有缝隙的塔。 【赏析】 这是一首颂诗,歌颂了佛的本性。诗的大意是: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只有通过因缘才显现出来
【注释】 于中:其中。正信希有分第六:指禅宗六祖惠能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正法。正信,谓纯正、正确的信仰;希有,稀有;分第六,《坛经》卷下称六祖为惠能大师,此“第六”当指“第六代”,即惠能大师的后代弟子们。 【赏析】 本诗是禅宗六祖惠能的弟子怀让禅师所作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中的一首偈语。此偈以颂体的形式,对禅宗“见性成佛”之说加以发挥。首句点明主旨;中间两句说明悟道后方知“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