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注释: 一击(一敲):比喻一声钟鸣。 闻中宇宙宽:指佛祖的法音传遍了整个宇宙,广大无边。 东西南北是谁鞔(mán):意思是说,无论在哪个方向,只要有声音,就有人演奏。 须弥(suí mé):佛教名词,即须弥山,是印度神话中的大山,意为“世界的中心”。 无缝(xiāng fèn):没有缝隙的意思,形容完美无缺。 槌(chuí):乐器的一种,用木或竹制成,击打时发出声响。 尘刹(chā):佛教用语
【赏析】 《颂古九十八首》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诗奴”,其诗以苦吟著称。贾岛的诗歌大多写景状物,但往往能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同时在艺术构思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本诗为第九十八首,也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石头的形状,并借石头喻指自己坚贞不屈的精神。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首句“仰之弥高”四字写出了石的外形特点——高耸入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出自《颂古九十八首》。诗的内容如下: 无相光中罕遇人, 恐参未彻滞疑情。 横推直截何干碍, 碾出灵明耀日新。 注释: - 无相光:指禅宗中的“不立文字”和“以心传心”的精神境界,强调通过内心的体验和领悟来理解佛法。 - 罕遇人:很少遇到像自己这样的人。 - 恐参:恐怕在参悟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疑惑。 - 未彻:没有完全理解或领悟。 - 滞疑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修行中要懂得领悟其中的真谛,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释义:在修行中要懂得领悟其中的真谛,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注释:个中:在修行中。□□又生疑:在这里指的是修行中的疑惑和困惑。本不假脩造:这里的“本”指修行的本质,“假修饰”则是指外界的干扰和迷惑。识破现圆如:这里的“识破”指的是对修行本质的认识,而“现圆如”则是指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现象和变化。 赏析
注释: 红黄碧绿是谁成,会得无不合天真。 红黄碧绿:指花的颜色。会得:懂得。无不合:完全适合。天生:自然界赋予。 祇这一株惊被梦,令知大地百花新。 祇这一株:指这一朵花。惊被梦:被春风吹醒。令知:使人们知道。大地百花:指大地上的百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春天景色的赞美。首句描绘了五彩缤纷的花的美景,第二句说这些花完全适合自然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第三句说这朵花在春风中被唤醒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颂古九十八首》中的第二十八大。 【赏析】 这是一首咏诵观音菩萨的诗。《敦煌曲子词》卷四收录了一首题为《题观音》的曲子词:“观自在,观世音,救难解纷多。”这首七言绝句就是以观音菩萨为主题而作。 “初心入处不为难”,意谓修行人初学佛法时,进入佛门修行并不觉得太难。 “迷源逐境万重山”,意谓人们往往被世俗名利所迷惑,追逐尘世间的各种诱惑和享受
【释义】:万卷诗书难却易,片衣口饭易却难。 说甚须弥和芥子,堂堂体露指风幡。 【注释】: 颂古九十八首 其三十万卷诗书难却易,片衣口饭易却难。 说甚须弥和芥子,堂堂体露指风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与吃饭这两种看似简单的事情的看法。他认为,虽然万卷诗书看似很难做到,但只要用心去读,就能掌握其中的精髓;而片衣口饭则容易做到,但如果没有用心去做,那就难以做到。同时,他还用比喻的方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内容如下:临事全提少作家,云堂徒自卧烟霞。 赵州一塞无馀欠,万古弥坚应落花。 注释:遇到事情时,应该从容不迫地去处理问题,而不是匆忙地做出决定,就像云堂一样,徒自躺卧在烟霞之中。赵州这个地方的山势险峻,没有多余的欠缺之处,它的历史意义深远,如同永恒的花朵一样坚韧不拔。 赏析:这首诗以赵州为题,表达了白居易对赵州的赞美之情。他认为,面对事情时,应该从容不迫地去处理问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贯休是晚唐诗人,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贯休自幼聪慧,博学多才,精禅理、医学。他是五代时前蜀的开国沙门,曾任僧官,并曾入唐为官,赐号“禅月大师”。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净名也是喜欢吃棒的,他喜欢玩弄自己的心肝五脏。 - 解释:这里用“净名”指代一个人物,可能是某个有名气的人物或圣人。他喜欢吃棒,可能是因为他对某种东西有着特别的喜爱或追求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披云带雨,凤翔来,住色依声,眼不开。 那个不曾通线缝,徒奔南岳去天台。 注释:披、带:遮盖、装饰。凤翔:指凤凰飞翔。住色依声:指眼睛被色彩和声音所迷惑。那个:哪一个?不曾:没有。通线缝:指用针线缝合。徒奔:白白地奔走。南岳:山名,在今湖南衡阳市。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县。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述一只鸟在云雨之中飞翔,被色彩和声音迷惑,最终迷失方向,白白奔波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