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淮上杂诗三首其三 释义: 世人看重结交朋友,纷纷驰骋在道路之中。 尊贵之人日益接近,卑贱之人逐渐疏远。 感叹漂母之心不同寻常,与世人心有差异。 壮士困于风尘之中,谁会识得英雄之志? 况且饥寒交迫之时,一顿饭便相呼相助。 一顿饭何足言,令人感怀这份情谊。 千金相赠,名望照耀四方。 何世无英雄,手握剑刃疑投珠。 瞻望垂钓者,泪水湿透衣襟。 译文: 世人重视交友,四处奔走, 权贵之人日益接近
《秋夜寄陆子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揽衣步前除,白露被高桐。 - “揽衣”是指收拾好衣服。 - “前除”是指前面的台阶或院子。 - “白露”是指秋天的早晨露水。 - “被高桐”是指被白露覆盖的高梧桐叶。 2. 枝叶莽零落,大地回悲风。 - “枝叶”是指树木的叶子。 - “莽”是指杂乱无章的样子。 - “零落”是指散落、凋零的样子。 -
紫阳山 驱车上崇冈,紫阳何崔嵬。 石壁倚万尺,悲风日夕来。 吹彼兰蕙花,馨香莽以摧。 哲人昔遁世,结茅兹山隈。 微言破万象,精灵遍九垓。 山鬼夜不至,天门白日开。 玄风忽已邈,流光照高台。 不见松与梓,唯见蒿与莱。 浮云黯以寂,泠泠山泉回。 俯仰长太息,千载有余哀。 寄谢山中人,漱石扫莓苔。 他日息吾轸,晞发信悠哉。 译文: 登上紫阳山巅时,我感叹它的壮丽。 石壁矗立如万尺之高
【注释】: 采莲曲:指古代妇女在池塘中采摘荷花的曲子。 红妆翠袖砍采莲:女子身穿红色衣裳,手执绿色的长袖,在荷塘边采摘莲花。 三三两两斗婵娟:形容男女之间互相嬉戏,像月亮一样美丽。 欲行不行落金钿,垂玉指:女子想要离去却又停留下来,摘下金饰,伸出玉手指。 发青蘋,照绿水:女子的头发披散下来,映照着清波荡漾的水面。 【赏析】: 这首《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绝诗
龙笛曲 高褛缥缈流玉音。 梅花零落寒江深。 江中隐隐双龙吟。 双龙吟,吟未已。 朝霞红,暮霞紫。 注释: 1. 高褛缥缈流玉音:形容笛音清脆悠扬,如玉般悦耳动听。高楼、缥缈都是描绘笛声的形容词,表示声音在空气中飘渺不定。 2. 梅花零落寒江深:描绘了一幅冬天的景象,梅花凋零,江水寒冷。这里的“零落”和“寒江”都强调了环境的恶劣和凄凉的气氛。 3. 江中隐隐双龙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赏析。解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此题中,“翠鬟玉佩游春风”一句,可译为:女子头戴翠绿饰物,身佩玉制饰品,在春风中游玩。“百花拂袖来湖东”,可译为:百花纷纷拂动袖子来到湖东。“朱颜灼灼惊飞鸿”,可译为:红润的脸色映照得飞鸿也为之惊骇。“惊飞鸿”,可译为:使飞鸿惊骇,“耀明月”,可译为:辉映着明亮的月光。“人不见”,可译为:人们看不见。“心如结”,可译为
朝云曲 朱云缥缈来立霄。 “朱云”即指彩云,这里指朝云;“缥缈”形容云雾缭绕、轻盈飘渺的样子。 人间天上俱迢遥。 “人间”和“天上”,都是比喻,指人间与天上,都相距遥远、不可触及。 欲来不来巫山高。 “巫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座神山,位于现在的重庆奉节县一带。这里的“巫山”指的是一种情感状态,即虽然渴望与心爱的人相见,却又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如愿。 巫山高,高无极。 “巫山高,高无极”这句话
【注释】 关山月:泛指边塞的月亮。 良人:古时对已婚女子的谦称。这里指所爱之人。 长剑:长柄的剑,形容剑身长而锋利。 戎:古代对北方民族的称呼。这里指边塞。 涕泪青楼里:泪水洒在青楼上。青楼:古代女子居住的楼阁。 音书:书信。 紫塞东:即“紫塞”,是边塞的意思。 动:动摇。 机栘:织机上摇动机心的动作。机栘月华空:指织女星(传说中织云霞为衣的神仙)在天上的光辉照耀着地上,但地上的人却不知其存在。
赵瑟曲 鄞郸美女颜似玉。 翠袖朱弦理新曲。 寒月泠泠江水绿。 译文 鄞邑的美女容颜如同美玉般美丽。她轻挽着翠绿的袖子,正弹奏着新编的乐曲。月光下清冷江水泛着淡淡的绿色。江水的碧波荡漾,江上的云彩也静止不动。是谁在这美妙时刻,为湘妃赋予了灵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鄞邑美女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与才艺,同时通过江水和云的静谧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采菱曲 湖上菱花落复开。 兰舟桂楫去复来。 妖童艳女行相催。 行相催,不可住。 碧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