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腊月十七夜,明月如约而至,诗人宗臣与峻伯、助甫同席而坐。他们共同欣赏着这轮皎洁的明月,不禁发出“既喜明月来,复惜明月去”的感慨。明月的离去让诗人心生惆怅,他想要冲破层层青云,坐在那明月行经之处,以此来留住这轮圆月。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既喜明月来:既喜意味着既已欢喜,表示对于明月的到来感到高兴;明月指的是夜空中的月亮,这里特指诗中提及的那一轮明亮的月亮。 2. 复惜明月去
诗句释义:月亮落下,频频催促我喝酒;众多星星低垂,送别人们离去。 注释:落月频催酒,群星低送人,落月指月亮落下,频频催促我喝酒指的是诗人频频劝饮,而群星低送人则是指天上的星星低垂着,好像在送行。 译文:月亮落下,频频催促我喝酒;众多星星低垂,送别人们离去。 赏析: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描写夜幕降临时的景色,引出诗人的离别愁绪。首句写月亮落下,频频催促我喝酒,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注释】 《卜居》:指《归去来兮辞》中“卜居爰处”一句。 赤甲:传说中一种红色甲壳的龟。 巫山:在今重庆奉节县,为长江三峡之一。 楚水:指汉水。 十四韵:诗共四章,每章十四句,故称。 【赏析】 《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自己迁居新址为由头,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全诗共四章,每章十四句。首章写诗人搬家后的新居所
【注释】 寒飙:猛烈的北风吹。 桂树:桂花树,常在农历八月开花,因而得名。无叶:没有叶子。 一叶:一片落叶。 阶前荚:台阶前的果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腊月十七夜晚与峻伯、助甫一起赏月时所作。诗中以“得叶”二字为题,意指月亮的变化和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首句“寒飙荡月华”,描写了寒风凛冽的景象,将月亮笼罩在风中,形成了一幅凄清的画面。次句“桂树渐无叶”
诗句:龙剑削芙蓉,十载闭其匣。壮士为尔开,满地走鳞甲。 1. 逐句释义: - 龙剑削芙蓉:形容宝剑锋利,能够轻易地割破芙蓉花瓣。芙蓉通常指荷花,这里可能暗指某种珍贵的物品或者象征纯洁美好的事物被破坏或损坏。 - 十载闭其匣:十年时间封闭在盒子里。匣子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收藏或保护物品的容器,象征着长时间的保护和遗忘。 - 壮士为尔开:勇敢的战士为你打开它
《白伯伦仪部移居夜阶助甫司封访之席上赋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十四韵 其二》是明代诗人宗臣的作品。下面将逐句释义并附上注释: - 卧君白云床:形容居所高远,如云朵一般飘渺。 - 读君紫霞书:指阅读的书籍如同紫色的霞光一样美丽动人。 - 桃花乱坠酒,疑是武陵居:描述桃花纷飞,落英缤纷,如同误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 这首诗通过描绘居所的高远、读书的乐趣以及误入桃花源般的美景
注释:客人骑着明月,主人开了石屋。银河就是你们的家,何必去成都卜卦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客子骑明月,主人开石屋”形象地描绘了两人相聚的场景,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而“银河即尔家,岂待成都卜”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即使身处异地,也依然希望能够与朋友常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①卜居:古代一种占卜的方法,用龟甲占卜居住的方位。此诗中“卜居”是比喻诗人所选择的地方。②巫山:指巫峡。在今四川东部与湖北西部交界处。楚水:指长江,古为楚国地,故称。③大巫:指屈原。屈原作《九歌》以讽刺怀王听信谗言,被放逐。④客言:客人的话。⑤湘江:即湘水,流经湖南、广东,合珠江于广州附近注入南海。⑥苍梧:郡名,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临桂一带。⑦恐是:好像。⑧双垂问:好像泪落满地的样子
【注释】 ①白伯伦仪部:指白乐天。仪部郎,唐官名,即郎中。②夜呼:指诗人在洞庭湖上与洞庭君相会。夜呼,古乐府曲名。《文选·枚乘<七发>》:“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清远,多哀怨之声,响未绝而复弹之,余听犹悲焉。……于是乃命酒降神。”③“明月”二句:形容洞庭湖的景色,三楚,指湖南一带,巫山、湖北一带。④片片:指洞庭湖上的浮云。⑤“其十一”:指《夜闻洞庭君,明月破三楚》诗中的第一首。 【赏析】
《白伯伦仪部移居夜阶助甫司封访之席上赋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十四韵其七》是明代诗人宗臣创作的一首古诗。接下来将逐一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朔雪不肯去”描述了朔方的雪花不愿离去的景象,这里的“朔”指的是北方,象征着寒冷和坚韧。而“客衣何处新”则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衣物已经陈旧却依旧需要更换的无奈。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北方的寒冷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