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呼洞庭君,明月破三楚。
开门拾楚云,片片作人语。

【注释】

①白伯伦仪部:指白乐天。仪部郎,唐官名,即郎中。②夜呼:指诗人在洞庭湖上与洞庭君相会。夜呼,古乐府曲名。《文选·枚乘<七发>》:“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清远,多哀怨之声,响未绝而复弹之,余听犹悲焉。……于是乃命酒降神。”③“明月”二句:形容洞庭湖的景色,三楚,指湖南一带,巫山、湖北一带。④片片:指洞庭湖上的浮云。⑤“其十一”:指《夜闻洞庭君,明月破三楚》诗中的第一首。

【赏析】

这是诗人在洞庭湖上与白乐天相遇,并同游洞庭君庙的席上写的一首咏史诗。全诗写诗人与白乐天的相逢,以及游洞庭君庙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夜呼洞庭君,明月破三楚。”诗人以“夜呼”二字点明时间是夜间,“洞庭君”即指岳阳楼,这里泛指洞庭君庙。诗人与白乐天夜晚相遇于洞庭君庙。“明月破三楚”,用典出自《史记.屈原列传》,传说屈原被贬为怀王左徒后,常登舟入湘,行至洞庭,见水天相接,波平如镜,遂作《渔父词》:“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这里的“破三楚”是指月光普照大地,照亮了洞庭湖,也照到诗人的心田。

颔联:“开门拾楚云,片片作人语。”写两人游洞庭君庙的情景。诗人推开庙门,只见满天的云彩仿佛是楚地的人民在向他们问好。诗人把天上的云朵比作楚地人民,表达了他对故乡人民的思念之情。

颈联:“夜闻洞庭君,明月破三楚。”诗人再次写到“明月”,但这次的“明月”并非指月亮,而是比喻洞庭君庙中的灯火。“破三楚”仍然用典,指月光照耀着洞庭君庙。诗人通过这一联进一步渲染出洞庭君庙的夜景美。

尾联:“夜来谁报晓?月满西楼阁。”“谁报晓”是疑问句,表示诗人对此事的怀疑。“月满西楼阁”用典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原来他(薛宝钗)自元春死后,父亲袭了官,此时正是盛夏季节,自己带了妹子岫烟住居蘅芜院,每日歌舞谈宴。不想薛蟠另娶了贾氏一妾,生下儿子,名为薛蝌,请了一个老师教书。这日乃是五月初二日,各处游魂久已归位,只听得笙萧仙乐之音。起先大家都不解为什么今日如此热闹,至此方知是薛蟠生日,内中有应时应景之意。”这里的“五月初五”就是“破三楚”的典故出处。诗人在这里借指薛姨妈的生日。

这首诗写诗人与白乐天相遇在洞庭君庙,游庙时月满西楼阁的情景,同时运用典故表达对故乡人民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