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时间、情感等关键词分析作答。本诗是诗人在收到子与的赠送后所作,抒发了诗人对子与的怀念之情。首联“扁舟忆尔阻江涛,江上凭谁问楚骚”,写自己乘船远行,怀念子与,而子与又不在身边,只能向谁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呢?颔联“碣石空摧双鬓短,武夷曾忆片云高”写自己的思乡之情
又得袁三子敬书 【注释】:袁,指作者的友人。 译文:我终于又收到你寄来的书信。 赏析:此诗首句点明“又得”二字,表明此次得到友人的来信是一次意外的喜悦。“别君已是三载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之长。这三年中,虽然诗人多次在京城中奔波,但始终没有机会见到自己的朋友,因此心中充满了失望和遗憾之情。 “岁岁梅花空泪予”,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每当看到梅花盛开的时候
积翠亭子与晚酌 华阳风雨昼冥冥,一日登山秋满亭。 洞口高松垂地暗,尊前古壁插天青。 千岩积雪照吾酒,万片浮云吹客醒。 莫怪烟霞莽摇落,峰头今夜卧双星。 注释:华阳:地名。风雨:天气。暝冥:昏暗不明。一作“阴翳”。日:太阳。山:山峰。千岩:许多山洞。万片:形容雪花众多的样子。烟霞:云雾和阳光。苍茫:迷蒙。莽摇落:草木丛生的样子。 赏析: 《积翠亭子与晚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诗句释义】 上已夜汪正叔宅留别诸君得寒字:在已经过了清明节的晚上,汪正叔家我留下来与朋友们告别,写下了“寒”字。 三月三日开春盘,入门解佩声珊珊:三月三日是春天来了,我们摆开酒宴,解开玉佩的声音很悦耳。 晋人曲水空芳草,楚客征衣自泽兰:就像晋代人用曲水流觞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而楚国的人则把衣服浸湿后穿上,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心意。 明月万家沉鼓角,银河千尺堕阑干:月亮照进了千家万户
【注释】: 九日陪祀山陵二首:即《九日侍宴应制》,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这首诗写在九日这天随从皇帝祭拜陵地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 扪萝直上最高头,万里苍茫生客愁。 “扪萝”指攀援树木而上,“直上最高头”指登上高山。这两句的意思是:攀援树蔓直登最高的山头,面对万里苍茫的原野生出客子的思乡之忧。 白露衣袍千嶂夕,紫微环佩七陵秋。 “白露衣袍”意谓身穿白色衣服的游子
待元美不至同吴峻伯席上赋 塞上音书胡不传,迟君明月几婵娟。 袖中芳草寒相负,马首梅花春自怜。 孤角千家沧海戍,故人双鬓蓟门烟。 褰惟莫讶星辰乱,知我行吟入斗边。 注释: 塞上音书:指边关战事。 迟君明月几婵娟:意谓月亮的圆缺无常,但总在等待君子归来之时。 袖中芳草寒相负:意谓思念之情如寒草般无法排遣。 马首梅花春自怜:意谓即使春天到来,但因思念之情,依然感到孤独和可怜。 孤角千家沧海戍
【注释】 况吉夫:即王况。席上留别:在宴会上分别。高伯宗:名不详。 吴峻伯:名不详。汪正叔:名不详。李伯承:名不详。张子畏:名不详。西字:指西归,即回到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筵席上的送别。诗的开头两句“相逢春草忽萋萋,何限离情落大堤”,写诗人与友人在宴会上相聚,又匆匆告别的情景。春天的草地,绿草如茵,生机勃勃。而诗人与朋友们的聚会,却显得那样短暂。诗人与友人相聚,又匆匆告别
注释:建章宫的风雨怨春芬,即使有梅花也难以寄给君。客人的计划是艰险而危险的,盗贼在群中聚集,皇帝的恩典流落七闽地区。古时词赋悲叹玄草,寻找后来的江山断白云。不要羡慕幔亭霞石早晨,恐怕应先驻扎伏波的军队。 赏析:这首诗是王勃为友人子与所作的送别诗。首联写自己对建章宫风雨中的春芬怀有深深的怨恨,因为即使有梅花也难以寄给君。颔联写自己计划的艰难危险,盗贼在群中聚集,皇帝的恩典流落七闽地区
下面是对《九日陪祀山陵二首》的逐句解释: 1. 诗句解读: - “九日山陵木叶丹,北来秋色抱长安。”:在重阳节这天,诗人登上山陵,看到满山的枫叶都变成了深红色。北风吹过,秋天的景色环绕着长安城。 - “天开紫极群龙起,月照苍梧万骑寒。”:天空中,紫色的云层如同龙群般升腾而起;明月映照下的苍梧山,显得十分寒冷。 - “绝壁正当胡马路,西风不落汉臣冠。”:高峻的悬崖正对着胡马的道路,西风吹过时
乱后得袁二丈书 乱后,指安史之乱之后。袁二丈,即袁滋,当时为江州刺史。 浮云望断沧海边,尺书西来谁与传。 望断:望穿秋水,形容盼望之殷切。尺书:书信,指从长安寄来的信。 眼前盗贼至今日,赋里江山非昔年。 眼前:眼前的实景。今:现在。赋:指杜甫的《登高》。 清世:太平的时代。洗兵马:清洗兵戈,使天下太平。 孤城有客愁烽烟,紫芋黄菊漫消息,秋风欲上湖东船。 孤城:孤立的城池。有客:有客人。 紫芋黄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