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怀余德甫比部》是明朝诗人宗臣的作品,创作于嘉靖年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一别垂杨秋未分,楚材原自豫章闻。 【注释】分别后,杨柳依旧在秋风中摇曳,仿佛没有分清彼此。楚材(指人才)本来就来自豫章这个地方。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杨柳和楚材,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慨时光易逝的情感
诗句如下: 短笛长箫何处船,草堂只在大湖边。 注释:短笛、长箫,指乐器,用以形容湖上的风景。草堂,指徐养浩的住所,位于太湖边上。大湖边,表明徐养浩的住所就在大湖的旁边。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湖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徐养浩在湖上泛舟时的愉悦心情。短笛和长箫的声音随风飘荡,仿佛在诉说着诗意的生活。而“草堂只在大湖边”,则暗示了徐养浩的住所就在美丽的大湖之畔,让人心生向往之情。 译文: 短笛
【注释】 既别子与忆之:已经分别了。 华阳十日醉不醒,华阳:即华阳洞,在今四川灌县西北,有仙人居处。 天冥冥:天色暗淡不明。 眼底烟云失万象,眼底:眼中所见。万象:宇宙间的各种事物。 向来风雨迷千灵:指前此的风雨,使许多生灵迷失方向。 扪萝到处坐石壁,扪萝:攀爬树木,寻找道路。 走马忽然开翠屏:忽然间,像骏马一样驰骋,打开了翠绿的帷幕。 江国美人去已远,谁与玩此芳草青:江上美丽的美人离去了
登俯江亭 帝城秋色逐人来,吴楚东南首重回。 风起大江龙抱石,日高天柱客登台。 一尊芳草晴相媚,十里芙蓉秋未开。 酒罢忽歌湘水曲,浮云何处不堪哀。 --- 注释与赏析: 1. 帝城秋色逐人来,吴楚东南首重回。 - 注释:京城的秋天景色随着人们的到来而显得格外迷人,特别是从东南方向来的。 - 赏析:诗人用“帝城秋色”形容京城的美丽景色,同时暗示秋天的来临
【注释】 湖上扁舟今又归:湖上,泛指湖边。扁舟,小船。湖上扁舟,即湖上的小船。今又归:今天又回到了湖上。 湖南生事日且微:湖南的战事一天天平息。生事,战事、动乱。 白蘋盈把客携酒,青薜满山吾制衣:白蘋,一种植物,这里借指白色的荷花。白蘋盈把,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开得满满地盛在船中了。客携酒,客人带酒来陪他喝酒。青薜(biè)满山吾制衣:青薜是一种草,用来编蓑衣,这里用来比喻山里的野果。青薜满山
【诗句释义】 少文自昔耽卧游,徐卿东来何所求。 穿云漱石不知暑,碧草青萝今始秋。 大风欲拔众山去,骤雨如决千江流。 明日峰头弄笛者,高歌能不生我愁。 【译文】 少文自小就喜欢在山水中游玩,徐卿东来有何所求? 穿越云雾,漱洗山石,我竟然不知道夏日的炎热,眼前是碧绿的草地和青翠的萝藤,这是秋天的气息。 狂风想要卷走山上的众石,大雨如同江河决堤般倾泻。 明天峰顶吹笛的人将会出现,他们欢快的歌声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登观音山 一上孤峰破大荒,吴山楚水共苍茫。 云间栋宇垂天渚,江上鼋鼍吹石梁。 绝壁昼开风雨色,断虹秋挂薜萝长。 吾将从此寻瑶草,黄鹄天风好共翔。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一上孤峰破大荒,吴山楚水共苍茫。” 注释:登上孤独的山峰(观音山),打破了广阔的荒原;吴地、楚地的山水(指中国)都显得如此辽阔无边。 译文:我登上了孤独的山峰,打破了广袤的荒原。吴地
这首诗是送给陈隐君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译文和注释: 1. 有客有客歌采薇,六十翩然华发稀。 - 释义:有人有人唱起采摘野菜的歌,六十岁的人头发稀疏。 - 译文:有人唱歌,歌声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 注释:有客(有人)、有客歌(有人歌唱)、采薇(采摘山野中的薇草)、六十(六十岁)、翩然(飘逸、轻盈的样子)、华发稀(头发稀疏)。 2. 桃花千世忆秦水
注释: 1. 与子(我)与登茅山绝顶风雨骤至。 【赏析】 诗人在与友共登茅山之巅时,突然下起了大雨。 2. 并骑华阳踏紫氛。(与友人并驾齐驱地踏上云气缭绕的紫色天幕) 【赏析】 诗人与友人一同驰骋于云端之上,仿佛置身于神仙世界之中。 3. 振衣今日谒茅君。(抖落衣服,今天特地来拜见茅先生) 【赏析】 诗人今天特意来到茅山,想要拜见传说中的仙人茅先生。 4. 石门曲闭仙人掌。(石门弯曲
诗句:垂杨孤骑出江门,西望钟山帝极尊。 译文: 垂杨柳轻轻摇曳着一匹孤独的骑兵从江门出发,我向西望着钟山,感觉那里如同帝王般尊贵。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在雨中赴约的诗作,通过描绘景色和心情,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朋友的深厚友谊。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