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文自昔耽卧游,徐卿东来何所求。
穿云漱石不知暑,碧草青萝今始秋。
大风欲拔众山去,骤雨如决千江流。
明日峰头弄笛者,高歌能不生我愁。
【诗句释义】
少文自昔耽卧游,徐卿东来何所求。
穿云漱石不知暑,碧草青萝今始秋。
大风欲拔众山去,骤雨如决千江流。
明日峰头弄笛者,高歌能不生我愁。
【译文】
少文自小就喜欢在山水中游玩,徐卿东来有何所求?
穿越云雾,漱洗山石,我竟然不知道夏日的炎热,眼前是碧绿的草地和青翠的萝藤,这是秋天的气息。
狂风想要卷走山上的众石,大雨如同江河决堤般倾泻。
明天峰顶吹笛的人将会出现,他们欢快的歌声,难道不会令我产生忧愁吗?
【赏析】
《句曲道中值雨时赴子与之约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雨中与友人相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情谊,以及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全诗共四句,前两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句曲道中相遇的情景;第三、四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诗人以“少文自昔耽卧游”开篇,点明了自己自幼就喜欢在山水之间游玩,这与后文提到的“徐卿东来”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句诗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友人的行动联系在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而深刻。接着,诗人又通过“徐卿东来何所求”一句,巧妙地引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与友人在句曲道中的相遇。
诗人通过对句曲道中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穿云漱石不知暑”,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雨中行走时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让人忘却了世间的炎热与烦忧。而“碧草青萝今始秋”一句则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季节的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丰富而细腻。
诗人通过描绘大风和骤雨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大风欲拔众山去”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大风的力量之大,仿佛要将周围的一切化为乌有。而“骤雨如决千江流”一句则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暴雨的威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强烈而深沉。
这首诗通过对句曲道中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成功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友人的行动联系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