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大相
注释: 又咏黎秘书汲古亭:又,再次。咏,吟诵、作诗。汲古亭,即汲古堂,在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北门外。 石井何年凿,林亭向水源。 石井,指泉水从石头上涌出形成的井。何年凿,何时开凿。 林亭,指在树林中修建的亭子。向水源,向着水源。 梧疏翻月影,栏古浸苔痕。 梧疏,梧桐树叶稀疏飘落。翻月影,月光洒落在树上,形成影子。栏古,栏杆陈旧。 浸苔痕,泥土浸泡后的痕迹。 抱瓮忘机事,开畦远市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赋得泥融飞燕子”,然后根据要求圈定诗句的关键词,并分析其含义及作用。最后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 ①泥融碧草芳——描写了初春时的景象,突出春天的气息; ②衔来微带湿,巢处定闻香——“衔”是衔泥筑巢的意思,“巢”是鸟筑巢的地方;“湿”“香”是燕子筑巢时的特有气味,突出了春天气息的特点;
【注释】 1. 鸣銮:古代帝王出行,用金饰的铃子,以警众。广陌:宽阔的大道。 2. 缓辔:指马缰绳放松。动轻埃:使马的呼吸和飞尘都变得轻松。 3. 上路:即上道,上路。流如水:比喻车行之快。 4. 殷:大的声音,这里形容桥下急流声。 5. 朱轮:红漆的车子。日转:太阳转动。翠幰:青油布幔帐,这里指车子上的帷帐。 6. 渭川:即渭河。载:载人。托乘才:托付人才。 【赏析】 《咏车》,是一首咏物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借梅自况,表达了自己清高脱俗、不愿同流合污的志向;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后的苦闷与彷徨之情。“风月”指梅花,“七弟”指弟弟。首句写景。“月向枝上照,风从花下绕”,描写的是一幅月映梅梢,风拂花瓣的图景。这两句中,“月”字点出节令,而“照”
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首先被其优美的意境所吸引。诗人区大相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梅花的高洁与坚韧。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一解析: 1. 诗歌原文: 莫谓移根远,开芳入汉宫。 一枝何未放,知是待春风。 2. 诗句解读: - “莫谓移根远”: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自信和坚定的态度,即使自己的根迁移了很远的距离,也能开出芬芳的花朵,进入皇宫之中
梅韵幽香寄深情 珠帘半下,独行林间,偶遇梅影。月中纷纷落下,似是天女散花。 赏析:此诗以“梅花”为题,通过诗人的亲身感受和细腻描写,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高洁。第一句“偶到梅边来”,表达了诗人偶然间来到梅花丛边的情景,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第二句“珠帘半下却”,形象地描绘了梅枝如珍珠般垂挂的样子,又突然被风吹得半垂下去,增添了几分动态美。第三句“林里寂无人”,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注释】: 志士不贪生:志士,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生,生命。不贪生,即不贪恋生存。贞夫耻幸成:贞夫,指守贞之丈夫。幸成,指因贪图荣华富贵而丧失气节。如何鲁连箭:如何,怎样。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辩士。他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强大的秦国归还了被占的聊城,使齐国免遭灭亡。只解射聊城:只,只懂得。聊城,今山东省聊城市。这里借指聊城之战的失败。 【赏析一】: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志士仁人不贪生
注释: - 沙上眠鸳鸟,雌雄不异林。 - 鸳鸯栖息在沙滩上,雌雄不同但颜色相同如同树林。 - 东风吹欲醉,渌水照同心。 - 春风拂动着水面,鸳鸯仿佛沉醉,清澈的湖水映照出它们紧密相依的身影。 - 上客赠文绮,佳人思锦衾。 - 尊贵的朋友赠送了华丽的丝绸,美丽的女子思念着柔软的锦被。 - 昨宵春梦去,惟恨玉关深。 - 昨夜春梦中去了,只怨恨遥远的玉门关太深。 赏析:
【注释】: 游仙梦:泛指神仙之梦。清虚观:道教的道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郊。瑶台:神话中的仙境。共攀玩:同游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弟弟的,抒发对弟弟的深情厚谊。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是一首咏梅佳作。 首句“我有游仙梦”,表明诗人有超凡脱俗的幻想。第二句“如入清虚观”,则将这个幻想具体化为实际,即诗人已经置身于清虚观之中,这两句合起来就表达了一种超尘出世的思想境界。三
注释:我每天傍晚时分都会站在高处,望着家乡的方向,因为这时正是梅花盛开的时候。 就像三颗明珠连在一起的树木,虽然到了年底,但是它们仍然会相互依靠,不会分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梅开之时望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诗中也借梅树来比喻兄弟情深,表达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