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大相
【注释】 1. 远韵:远的韵味,这里指梅花的香味。 2. 风前:风中。 3. 芳标:美好的标志,这里是用来形容梅花的高洁品质。 4. 清:纯洁、高洁。 5. 孤干直:单独一根,直上天空。 6. 数枝横:众多的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 7.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香气与形态,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四弟七弟的思念之情
【注释】 本:本来。江岭侧:指江南地区,因多雨,故称“江岭”。玉台:指梅花。层:层层叠叠。孤芳:指梅花独自开放。自保:自己保护自己。何畏:不怕。雪霜凌:指冰雪严寒。 【赏析】 此诗写梅花不畏风霜雪雨,傲然绽放于江南的景致。 开头两句“本来江岭侧,发艳玉台层”,写梅花生长在江南水乡之地,与北方的雪景不同,所以开得非常艳丽。“本来”二字表明梅花的生长环境,是自然生成的,非人为造就
【解析】 “昨夜春风生”意为:昨夜春风拂面。此句为写景。“吹送瑶台雪”一句,诗人想象梅花在春风中盛开,如同仙女撒下琼花一样,洁白如雪。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昨夜的春风送来了瑶台上飘落的积雪,为梅花开放提供了条件。“为君展玉琴,高调石上月”一句,以玉琴喻梅,以石上月喻梅影,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此句为写景抒情。 【答案】 ①昨夜春风生。②昨夜春风拂面。③为君展玉琴,高调石上月。④玉琴:比喻梅花;高调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门临绿野尽: - 门:门户或家门。 - 临:面对,靠近。 - 绿野:广阔的草地或原野。 - 尽:尽头。 - 意:意思、心意。 - 赏析:表达了诗人站在门前,面对无尽的绿色原野,感叹大自然的辽阔与壮美。 2. 鸟下清江深: - 鸟:指鸟儿,这里特指小鸟。 - 下:落下,飞下来。 - 清江:清澈的江水。 - 深:深远,深邃。 - 赏析
夙昔逢欢时,想见何草草。 女萝附槿花,如何得终老。 赏析: 在这首诗《樊城乐 其三》中,区大相用简洁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往昔欢愉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夙昔逢欢时”与“想见何草草”,通过时间的对比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易逝。“女萝附槿花,如何得终老”则形象地描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樊城乐·其二》是明代区大相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闻君五湖去,三载无信息。但能念旧谊,何虑不相忆。 译文注释: 听闻您要去五湖隐居,已经有三年没有您的音信了。只要能够怀念我们之间的友谊,又何必担心彼此不能互相记起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闻君五湖去”,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听到友人离去的消息后的震惊和担忧
王光禄园林杂咏其一 小洞花香入,春回彩云留 区大相,明代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著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原文】 洞小沿花入,花香出洞新。 彩云飞不去,留作洞中春。 【注释】 1. 洞小:指园中小洞的尺寸较小。 2. 花入
【注解】 岘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市西,因东汉末年诸葛亮曾在此小住而闻名。 千古意:指诸葛亮的事迹与遗言。 坐:停留、歇脚。 由来:从来。 碑:指石碑。 此泪非空堕:指诸葛亮的眼泪不是白白流下的,有其特定的含义。 【赏析】 《岘亭再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岘亭”为题,抒发了对古代名相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功业的景仰及对人生遭遇的感慨。前两句写诗人重游古迹
【注释】: 同四兄咏梅寄七弟 其十 常日看花兴,兄行弟必陪。 今朝望乡国,携手上春台。 译文及赏析: 常日看花兴,兄行弟必须陪,兄弟情深,不离不弃。 今朝望乡国,携手上春台,兄弟同心,共度佳节。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兄弟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情深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常日看花兴,兄行弟必须陪”一句,描绘了兄弟之间互相扶持
【注释】: 衔杯:饮酒。何处好?何处好,指什么地方最好。风月:自然景观。临江美:靠近江边。为问:询问。江上翁:江上的老头儿。赏心:高兴。竟:到底。谁是:谁才是。 赏析: 这首诗是陈勋卿的《浣溪沙·衔杯何处好》中第二首,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酒喻人,借酒言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第一句“衔杯何处好”,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哪里可以尽情地品尝美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