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大相
【注释】 步步山情适,烟霞春望高。 庭梅飘未尽,半巳落源桃。 译文 步步登上山顶,欣赏着山中景色,心情格外舒畅; 春天的山中景色令人陶醉,抬头远眺云蒸霞蔚、烟波浩渺。 庭院里盛开的梅花尚未凋谢,但桃花已经飘落, 春天就要过去了一半
【注释】 梁少仲:即李白。濠上:濠水之滨,指其家乡。 萧疏:稀疏、疏散的样子。 短垣:矮墙。 焚香习静:焚香默坐,静心修习,这里指诗人夜晚在幽静之处默坐修行。 竹:竹子。 叩门:敲门。 【赏析】 此为诗人晚年在湖北江夏(今武昌)时所作。诗人于天宝四年(745)流放夜郎遇赦还至江夏,曾与故人相会于此。诗中写自己独处时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体悟。 “云木萧疏覆短垣,焚香习静了无言
【注释】 1. 花下:即“花间”。 2. 玉卮(zhī):酒器。 3. 君:指你。 4. 伤离:伤感离别。 5. 檐前:屋檐下的柳树。 【赏析】 这是一首惜别诗。诗中的“花”和“柳”是春天的象征,“玉卮”和“长条”是离别时赠送的物品,所以诗人以花、柳、玉卮、长条作为惜别的物象,通过送别这一动作,来抒写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第一句“花里逢君倒玉卮,情多未语又伤离”,意思是说在花开的时候遇到你
赏析《宿碧云寺》 《宿碧云寺》,一首由明代区大相所创作的七言绝句,以其深邃的意境、优美的诗行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诗中不仅描绘了碧云寺的幽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红尘世事的超脱以及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寂寂松坛结暝烟,泠泠石上听流泉。”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松树静静地伫立在寺庙前,暮色中的松树仿佛被一层淡淡的烟雾笼罩。石上潺潺流淌的泉水声,如同天籁般悠扬
出城马首望西山 走出城门,放眼远眺西山。 其三 这是组诗的第三首,全诗共四句,内容如下: 芳郊草色欲浮空,处处垂杨隐梵宫。 信马独行随所适,帝城春在雨花中。 注释: 芳郊:即郊野,泛指郊外。 欲浮空:形容山色之青翠欲滴,犹如青色的液体在天空中飘荡,给人以空灵之感。 处处:到处都。 垂杨:垂柳。古代诗文中常以垂柳象征离别之情。 梵宫:梵宇,佛教寺院。此处代指皇宫。 信马:任凭马儿自由行走。 帝城
【注释】 出城马首望西山 其一:西来绀宇郁重重,金地炉香隐碧峰。 驰道绿杨三十里,夕阳应扣下山钟。 绀:深青色。绀宇:深蓝色的屋舍。 郁重重:形容山峦重叠,林木繁茂。 金地:金碧辉煌的佛殿。 应:应该,此处指映照。 扣:敲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宝历三年(823)在长安时所作。诗中的“青山”指的是终南山。当时诗人正处在长安的郊外,他站在城外的高处远眺着连绵起伏的终南山,只见它重重叠叠
豫章贞吉王孙吹铁笛, 裂石穿云歇又闻,铁龙高响入层云。 临池不用徵丝竹,吹散匡庐万叠氛。 注释:豫章贞吉王孙:指汉代的乐府诗《下泉歌》中的“下泉幽潜处,上有豫章树”。贞吉:忠信。这里借指王孙。王孙:王子。铁笛:指铁制的横笛。裂石穿云:形容笛声高亢激越,如同穿透了云霄。歇又闻:又听,意为多次听到。高响:声音高亢响亮。入层云:进入层层云霄。临池:靠近水边。徵: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泛指管乐类乐器。丝竹
【注释】 1. 燕京:即今北京。霾连日:指京城天气阴沉,不见阳光。阴冥:阴暗。蹇驴(jiǎn lǘ):瘸腿的驴,比喻身体有毛病,不能行走。郭:城门外。叩:拜见。 2. 二月:农历二月,春光明媚的季节。燕山:在今河北省,是燕京附近一座名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里因阴霾天气而无法外出游览的诗。首句写诗人因病体不适,不能到郊外去欣赏美丽的春光。次句写自己出门的目的,是想去拜谒皇帝
【注释】出城:指离开长安,出走。马首:马的头,这里代指南行方向。西山:指终南山。况:何况。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是作者由长安(今西安)出逃途中所作之作。首句“出城一里已村寺”,写出了诗人从长安城外出发的情景;第二、三句描绘了诗人所经之地的景色和心境,其中“殿阁连空半烟雾”、“清凉何处是西天”两句,既点出了所在寺庙的位置,又暗寓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全诗风格清丽,语言简练,意境幽深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汉储昔未定,谏者何悲辛。” - 解释:汉朝的储君尚未确定,谏议官们因此深感忧愁和悲伤。 - 关键词:汉储、谏者 - 注释:这句表达了古代君主继承权未定时,朝臣因政治变动而感到忧虑和不安。 - 赏析: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谏议官在国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句:“力尽满朝士,功归四老人。” - 解释:所有能出力的朝臣均已尽力,但功绩归于四名老臣。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