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亨信
赠邬玄中先生 仙翁归卧白云堆,静掩柴扉昼不开。 采药有时过窈窕,观光无梦到蓬莱。 闲收柿叶挥银管,倦倚梅花醉绿醅。 老我微名尚羁绊,几时林下许相陪。 指隐居山林的高人隐士,这里泛指诗人的朋友或知己。柴扉,柴门,指简陋的门户。窈窕,幽深曲折的地方。观光,观赏风景。柿叶,柿子的叶子。银管,银质的笛子。倦倚,形容因劳累而靠在某物上。梅(méi)芽,初开的梅花。酒,一种饮品。微名,微薄的名誉。羁绊,束缚
注释: 1. 京华从事擅才名:指在京华之地有才华,享有盛名。京华,即京城,古代对首都的称谓。从事,指在朝廷任职的人。擅才名,意为享有盛名。 2. 又喜宁亲出凤城:又喜,表示又、再的意思。宁亲,指父母或亲人。出凤城,指从京城出来。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亲戚或家人从京城出来。 3. 白发倚闾谐素愿:白发,指人的头发变白。闾,指里门。谐,指满足。素愿,指原本的愿望。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希望家人或亲人平安归来。
【注释】 ①挂冠:辞官,脱下官帽。五斗米(一种古代官员俸禄)无烦为折腰:五斗米不足以维持生活,所以不必为了微薄的俸禄而低头弯腰。②仪型:指仪表、风度。③闾闬:里门之内,代指家乡。④六尘:佛教语,指眼所见、耳所闻、鼻所触、舌所尝、身所履、意所存等六种事物。摇:扰动。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温县令的诗作。诗人在离开温县时,心情轻松愉快,对官场生活已无所留恋,故作此诗以自解。首联直抒胸臆
【解析】 此诗是作者归隐后写给陈廷器的一首七绝,表达了他与同邑友人陈廷器相邀结社的愉快心情。全诗四句,首二句写景,次二句抒情,末二句叙事,一气呵成,意境清新自然。“还丹已信黄茅熟,却老宁愁白发长”两句用典,化用《列仙传》中“容台归隐旧山庄,乔木连阴映草堂。万卷有书窥至理,一尘无虑拟羲皇。还丹已信黄茅熟,却老宁愁白发长。”诗句,以表达自己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我有引年应得请,耆英结会共徜徉
第一首: 之子宁亲出建章,彩衣犹带御炉香。 注释:儿子啊,你是为了远离家乡而离开长安(建章宫),身上的衣服上还留有从皇宫带来的香气。 赏析:此诗描绘了儿子为了亲情而出京的场景。首句“之子宁亲出建章”,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儿子远离故土、奔赴远方的深深关切。次句“彩衣犹带御炉香”,则进一步描绘了儿子出发时的情境,他身穿华丽的衣裳,身上还带有从皇宫中带来的香气,这既体现了儿子身份的特殊性
【注释】 1. 神仙:指赵公子的家世。 2. 妙龄豪气贯长虹:形容赵公子年轻有为,气魄非凡。 3. 开尊:指开宴饮酒。瑶台月:指天上的月亮。 4. 挟弹春游紫陌:指赵公子春天骑马在大道上游玩。 5. 严侍:指赵公子的侍从人员。 6. 深恩:深深感激别人的恩情。 7. 输忠:指报效国家。 8. 临岐:在岔路口分别。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朋友即将回乡省亲表示了祝贺和安慰之情。全诗四首
【注释】 蒹葭白:指芦苇。蒹葭,即芦苇,是水边常见的一种草。 大庾岭:在今广东南雄县西,为五岭之一。 桃叶渡:地名,位于江苏南京市秦淮河上,故址在今南京秦淮河北岸。 越王城:即越王勾践的国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曾迁都琅邪(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并筑姑苏台。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送别好友到广陵,临行之际,写下这首赠别诗。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写人,末联抒情
诗句解读: 仙郎归省向番禺,送别长亭酒满壶。 - 解释:此句描述了林主事离开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林主事的不舍之情。“仙郎”指的是林主事,这里用“仙郎”来形容他的高贵身份。“归省”指的是回乡省亲,“向番禺”则指明了目的地是广州市。“送别长亭酒满壶”描绘了作者为林主事送行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友情与不舍。 客路远随秋去雁,乡心偏切夜啼乌。 - 解释:“客路远随秋去雁”中的“客路”指旅途
诗句解析与译文: - 之子青年志不群,共知能武复能文。 - “之子”指的是赵公子。 - “青年”表达了赵公子年轻有为。 - “志不群”意味着其志向非凡,与众不同。 - “能武复能文”表明他既武艺高强又文采飞扬。 - 此句强调赵公子的才华和远大志向。 - 九重入贡沾恩早,千里宁亲报德勤。 - “九重”通常指代朝廷,“入贡”是古代的一种朝拜行为。 - “沾恩早”意味着赵公子很早就获得了皇帝的青睐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二句写朋友的归程,江上枫叶如锦,飞花似雪。诗人对这位远游的朋友寄予深厚的情谊。第三四句写朋友离去后家乡的景色。第五六句写自己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的官运亨通,寿考无疆。最后两句用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情”为主,感情真挚感人。 【答案】 译文: 江边的枫叶像织锦一样绚丽多彩,飘落的雪花如同花瓣一般洁白芬芳;你是一位有才学的人,现在要回去探望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