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咸用
【注释】 木叶乱飞尽:落叶纷纷,乱纷纷的树叶飘满了空中。 故人犹未还:老朋友还没有回来。故人,老友。 心虽游紫阙:心里虽然想游历那紫禁城中的皇宫。 时合在青山:有时候也像在青山中一样与世无争。 近寺邻静:靠近寺院,周围很静。 临池鹤对闲:面对着池塘上的一对白鹤显得非常悠闲自在。 兵戈:战争和兵器;戈是古代的一种武器。 莫相关:不要互相联系、干涉。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
山居 草堂书一架,苔径竹千竿。 难世投谁是,清贫且自安。 邻居皆学稼,客至亦无官。 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注释】 - 草堂:指诗人的居所。 - 书一架:书房里摆满了书籍。 - 苔径:长着苔藓的小径。 - 竹千竿:竹子成行成列。 - 难世投谁是:在动荡的世界中,谁能理解自己的处境? - 清贫且自安:虽然贫困,但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 邻居皆学稼:周围的邻居都开始务农。 - 客至亦无官
【解析】 本诗题一作《送从兄坤载之荆州》。首联“忍泪不敢下,恐兄情更伤”是说不忍落泪,怕泪水沾湿兄长的衣衫,使兄长伤心。颔联“别离当乱世,骨肉在他乡”,写兄弟二人因离别而远离家乡,身处战乱之中,不能不让人感到忧伤。颈联“语尽意不尽,路长愁更长”写兄弟二人虽然话已经说完了,但是内心的情感却难以表达清楚;路途遥远,令人更加愁苦不堪。尾联“那堪回首处,残照满衣裳”是说:在回望故乡的时候,只见残阳西下
【注释】 无家身自在:没有家可以归,自由自在。 时得到莲宫:时而能进入莲花宫殿。 秋觉暑衣薄,老知尘世空:秋天感到夏天的炎热已经过去,知道世俗的名利都像浮云一样空虚。 幽情怜水石,野性任萍蓬:内心的幽思怜悯着水边的石头,野性任由着飘荡的荷叶。 是处堪闲坐,与僧行止同:任何地方都可以悠闲地坐着,和出家人行走的方式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和山水情怀的诗,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诗句释义与译文 行亏何必富,节在不妨贫。——意指真正的友谊不在乎物质的富裕和贫穷。真正的朋友,即使经济上不富裕,也愿意分享生活的困苦和快乐。 易得笑言友,难逢终始人。——容易获得表面上的朋友,但难得长久不变的挚友。这句话表达了对真诚友情的珍视。 松篁贞管鲍,桃李艳张陈。——比喻那些品德高尚如松竹、忠诚似管仲、鲍叔牙的人,以及才华出众如桃李般艳丽、张良陈平般杰出的人物。 少见岁寒后
【注释】 春日:春天的早晨。裴回:徘徊。危城:指险要之地,地势高峻,易守难攻的城池。三面水:指城池四面环水。古树:指树木苍老挺拔。边春:指春天在树木边沿。衰世:衰亡的社会。修道: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之道。花时:指花开的时节。称贫:形容贫穷,这里借指不能安贫乐道。滔滔:指人众多杂乱。天下者:指天下的人们。问通津:寻求通向通途的道路。通津,渡口,泛指通往各地的交通要塞。 【译文】
【注释】 多负悬弧礼:自己辜负了先人的养育之恩,没有及时承担孝道。 危时隐薜萝:国家危难之际,他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有心明俎豆:有报国之心,想为国效力。 无力执干戈:因年老体衰,没有力量去杀敌立功。 壮士难移节:像壮士一样坚定的志向难以改变。 贞松不改柯:就像松树常绿一样坚贞的节操不会改变。 缨尘徒自满:只是满头缨络灰尘,徒然自满。 欲濯待清波:想要洗净自己的功名利禄之心
秋日访同人 忽忆金兰友,携琴去自由。 远寻寒涧碧,深入乱山秋。 见后却无语,别来长独愁。 幸逢三五夕,露坐对冥搜。 【注释】 1. 忽忆:忽然想起。 2. 金兰:指结为金兰之交的朋友。 3. 携琴去自由:带着琴去追求自由。 4. 寒涧碧:冷清的溪边绿水。 5. 深入乱山秋:深入到荒凉的山中秋天里。 6. 见后却无语:见面后却没有说话。 7. 别来长独愁:分别以来常常独自忧愁。 8. 三五夕
秋夕 寥廓秋云薄,空庭月影微。 树寒栖鸟密,砌冷夜蛩稀。 晓鼓军容肃,疏钟客梦归。 吟馀何所忆,圣主尚宵衣。 注释: 1. 寥廓秋云薄:形容秋天的天空空旷,云层稀疏。 2. 空庭月影微:庭院中月光映照,显得朦胧而微弱。 3. 树寒栖鸟密:树上的鸟儿因为寒冷聚集在一起,显得密集。 4. 砌冷夜蛩稀:墙下的蟋蟀因为寒冷而稀少鸣叫。 5. 晓鼓军容肃:清晨的鼓声响亮而整齐,显示出军队的严整和纪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原文,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比对思考,找到与题目提示契合点,再结合题目所给出的选项判断正误即可。本题中,“戍楼鸣画角”意为城楼上响起悠扬的号角声;“寒露滴金枪”意为冷露珠儿滴在长枪上发出清脆响声;“细引云成阵”意为细长的柳枝被风吹得像云一样飘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