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石
秋思 远水遥天起断鸿,秋光冷淡客情浓。 一川疏雨平沙牧,半树斜阳隔坞舂。 落叶轻于流俗态,寒花羞作少年容。 凭高不碍乾坤眼,兴入晴岚第几重。 译文: 远处的水天相接,天际飞来一行孤雁,秋风吹过,带来凄凉的寒意,让人感到寂寞。我在这荒凉的季节里思念故乡,心情沉重如秋日的浓云。 我站在平沙上牧马,看着天空中疏落的细雨,洒在这片土地上,显得格外清新。而那半棵高大的树木,在斜阳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夜坐读书有感 四山月落正昏蒙,留得书灯到晓红。 千古是非昭简册,百年兴废老英雄。 人因厌乱方思治,道本无穷岂有通。 植立纲常垂万世,至今周孔不言功。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四山月落正昏蒙”:夜晚时分,四周的山峰被月光笼罩着,显得朦胧而昏暗。这一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景色的优美。 - “留得书灯到晓红”:尽管夜色已深,但书灯依然明亮,直到天亮。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坚持学习的决心。 -
【注释】: 弄晴天气半昏明,春思不如诗思新。——晴朗的天气,让人心情愉快。 芳草斜阳王谢燕,落花流水晋秦人。——春天的景色,让王谢两姓的人感到愉悦,春天的景色也让人想起晋朝和秦国的人们的故事。 百年台榭几杯酒,一片笙歌九陌尘。——在台榭上度过了百年时光,喝过许多杯酒,但最终却只剩下了尘土。 可笑游蜂贪酿蜜,引渠儿辈口生津。——游蜂贪恋蜂蜜,却引来孩子们口水直流。 【赏析】:
【注释】 白沙昭利庙:位于今江西九江市彭泽县,为纪念三国时吴将吕蒙而建。百战收功老故山:指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兵们纷纷回乡。寒溪:冷清的溪流,形容山涧。怒涌:波涛汹涌。云台:即“玉山”,东汉时,汉明帝刘庄为纪念他的功臣霍光,曾于洛阳城南筑起一座高五十六丈的铜像,立于显阳殿后,称“高门”。不与四七将:不和那些只知享乐、不务军政大事的将领。庙食何传千万年:指吕蒙的英名如何流传千古。香冷谁能燃汉火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次韵吴子益 四野杳无车马喧,竹阴篱落半开门。 牛归落叶径边径,犬吠斜阳村外村。 老树不摇波弄影,扁舟已去岸留痕。 悠然乐意相关处,坐对青山两不言。 注释: 1. 四野:广阔的田野。 2. 竹阴:竹林的影子。 3. 篱落:篱笆。 4. 牛归:指牛回到了家(牛棚)。 5. 落叶径:指落叶铺满了小径。 6. 犬吠:指村里的犬吠声。 7. 老树:指古老的树木。 8. 波弄影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信步攀跻感旧游,寒烟衰草思悠悠。 - 注释: 漫步在山间小路上,回想起往昔的美好时光。周围是冷清的烟雾和凋零的草木,思绪万千。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古城山中漫步时的心境,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受到岁月变迁带来的感慨。 2. 西风白发空惊老,晚节黄花独耐秋。 - 注释: 秋风中,满头的白发让人感到惊讶地衰老。尽管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着菊花的坚韧和高洁。 -
【解析】 此诗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的作品,是组曲《题画竹》中的第三首。全诗以“次”字贯串全篇,首句“松边庭户竹边窗”,写景;后五句写事,用典抒情。 【答案】 译文: 松林边的庭院小窗户,归卧时山云在半床。 蕙帐里夜寒鹤被惊醒,芸签上日暖蠹鱼香气。 读书时喜爱你眼如明月,涉世时叹息我鬓欲霜。 莫说文章真是小技数,今日人要与古人争长。 赏析: 首句“松边庭户竹边窗”,写景。松树挺拔,竹子苍翠,松竹之间
注释: 净居院:一座寺庙的院落。 峰回涧曲路萦纡,万壑中藏一画图:山峦回绕着溪涧,曲折蜿蜒,山中的万壑中隐藏着一幅美丽的图画。 雪堕枯枝龙解甲,藤缠怪石虎生须:雪花飘落在枯树枝上,仿佛是一条龙脱下盔甲;藤蔓缠绕在怪石上,好像老虎长出了胡须。 满楼山色自浓淡,隔竹泉声半有无:整个楼阁被山景包围,山色浓淡相间;隔着竹子听泉水的声音,有时能听见,有时又听不见。 纸帐蒲团清思足,更添梅种两三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清明次韵周君会》。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可惜韶光过眼明,一分流水二分尘。 - 这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可惜韶光"意指时光易逝,"过眼明"则是指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一分流水二分尘"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一如流水般无法停留,又如尘埃般容易飘散。 - 注释:韶光 - 美好的时光;过眼 - 形容时间飞逝;流水 - 比喻时间;尘 - 尘埃;二分尘 -
次韵秉国初夏 团扇初分月桂芳,单衣乍试雪罗香。 新荷只似世情薄,飞絮不如归兴忙。 梅润图书晨雨暝,棋声庭院午风凉。 日来竹报平安否,试向平泉问赞皇。 诗句释义: 1. 团扇初分月桂芳,单衣乍试雪罗香 注释:这是描述夏日的景色,用“团扇”形容夏天的炎热,而“初分”和“乍试”则表示刚刚使用或接触。接着用“月桂”和“雪罗”来形容凉爽的感觉,使人感到舒适。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清凉舒适的夏日早晨。 2.